律师文集

赖永泰律师
赖永泰律师
广东-惠州
主办律师

提高施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的几点思考

合同纠纷2008-04-30|人阅读

提高施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的几点思考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加强企业依法决策与依法经营,不断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不仅是加强企业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一、加强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的学习,增强员工防范法律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讲法规、讲规则”的特性尤为彰显而重要,谁不依法决策与经营管理,谁不遵守市场规则,谁就容易发生法律风险。从另一方面看,人是企业的心脏,也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因素。从企业员工开始,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出良好的法律风险文化,进而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自控能力。

那么,就施工企业而言应该注重学习哪些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呢?一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诸如《公司法》、《建筑法》、《合同法》、《劳动法》、《招投标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等等;二是国家机关部门发布的法规条例,如:《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等等;三是国家部门或地方政府出台的强制性条文,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防火设施》、《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等;四是与建设方(业主)签订的具体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补充协议以及招投标文件资料等。

再次,由于工程发包方与施工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往往会就结算方式、款项拨付、设计变更、材料采供以及工期、质量、安全,甚至情势变更等要求作出事先的约定,施工企业在履行合同中如果不遵守或不执行这些约定与要求,就会存在诸多风险。因此,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具体工程合同及相关资料,同样是提高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二、重视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创新,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保障。

以往的施工企业一般也都建立有一些规章制度,问题是这些规章制度是否适应建筑市场变化发展的新需要,是否符合防范法律风险的新要求?这里就有个要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与创新的问题。首先是规章制度实施主体的健全与创新。传统的企业管理往往比较忽视人的自主精神、创新潜质和法律风险防范责任感等内在的能动性作用,比较忽视人在作业环境中的影响。其次是规章制度落实手段的健全与创新。计划经济年代,施工企业规章制度的落实手段较多地依赖行政权力、行政命令等外在的硬性手段来约束和实施。规章制度落实手段的健全与创新应选择明确有岗位职责、与经济利益挂钩、融入有良好风险文化氛围的考核制、问责制和追究制来促进实施执行。其三是规章制度内容的健全与创新。比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过去大多是就质量安全管理本身而制定的,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要求,建筑噪音、节约环保、绿色保护等都纳入到质量安全管理的范畴,这就要求企业在这些规章制度内容上进行健全与创新。

企业除在施工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与创新外,还应从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工作机构,明确其工作职责,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诸如法律事务管理、合同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管理等重要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印章使用管理制度。企业印章的管理使用,由谁保管,由谁提出使用,由谁审核批准等等,都必须有一套严谨而明确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合同评审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与监控制度。六是建立健全债权债务及时疏理与提醒制度。工程竣工结算双方确认债权债务后,企业应及时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及有效证据资料,设专人负责清欠与追收。对快过诉讼时效且无追收效果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延续债权时效或法律手段主张债权,避免债权因过诉讼时效难获胜诉权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确保防范法律风险落实到位。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其中哪个环节管理有缺陷,监控不力,哪个环节就容易出风险。因此,要把防范法律风险落实到位,监控到位,应对得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现实中不少做得好的企业经验表明:就是做到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认真的管理与监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规范、有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

做好事前防范。事前防范主要是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就施工企业而言,至少要把好三关。企业在重大事项决策前或重要合同签订前,要吃透政策法规,调查市场信息,了解合同对方基本情况,摸清自家底细等。比如合同对方是否是依法成立的独立法人,工程项目是否经批准立项,资金到位和诚信如何等都应了解清楚;二是把好决策关。企业诸如重要规章制度建立、重大投资、重要经营活动、改制改组、资产处置、知识产权,机构分立合并、增减资本、重人融资与担保等重大事项决策前或决策时,不但要了解实情,而且要注重民主决策,要注意倾听职代会、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倾听企业法律顾问的意见,请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集众人之智慧,走民主决策之路;三是把好实施准备的评审关。重大事项决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合同拟签订前,企业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才进行评审,认真识别、分析、评估具体实施方案和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调整和修正,提出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和办法,为实施方案和履行合同做好准备。

做好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是依据具体实施方案和合同约定,认真执行防范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与办法,随时随势监测风险情况的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和情况,调整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办法,确保防范风险的目标实现。因此,施工企业在重大事项和合同的实施履行中,企业领导和管理服务的职能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工地,严格管理,严格监控,检查督促基层和项目部认真执行防范与监控风险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基层和项目部解决不了的难题,确保防范与控制风险的措施落实到位,实现预期目标。比如,某一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根据监测当前施工进度的情况看,有可能达不到合同的工期目标,那么企业就应该认真识别分析进度缓慢工期延误的原因,分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该提出风险索赔的提出风险索赔,该增加设备人力的增加设备和人力,该加强技术管理力量的加强技术管理力量:确实属于合同对方原因(如设备到货晚,拨付资金不按合同办)的,该与对方协商谈判的协商谈判,该调整工期目标的调整工期目标,进行反馈管理与监控,以避免或减少因工期延误造成的风险损失。

做好事后补救。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施工企业一旦发生风险,就应采取积极的稳妥的恰当的补救措施。对企业外部而言,一是从建设和谐社会大局出发,积极地诚恳地与对方沟通倾诉,讲明风险发生的主客观原因,该赔礼道歉的赔礼道歉,以求得对方宽容凉解:二是本着友好、互利、合作的原则,积极与对方协商谈判,以求公平合理化解风险;三是即使到了起诉应诉等阶段,无论是索赔的还是反索赔的都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能庭外和解的庭外和解,以减少诉讼成本,不能和解的,也要积极做好起诉应诉准备,以求得到公正判决,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对企业内部而言,要认真识别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总结发生风险的教训,提出应对办法与整改措施,同时要按企业规章制度,分别不同情况,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该承担经济责任的承担经济责任,该承担法律责任的报请有关部门处理,决不迁就放过,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类风险。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