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浙江企业为何投资上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8 09:27
人浏览

最近,关于浙江企业的两项调查数据引人关注:一项由台州市科技局牵头的调查显示,台州市60多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都渴望把研发机构搬到上海去;另一项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浙江在上海投资的企业已达3.5万家。它们无疑向外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浙江企业对投资和进军上海充满了热情。

浙江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上海?面对浙江企业的转移投资热潮,浙江当地的党委政府又是何种心态?

3.5万家浙江企业投资上海

2003年,年产汽车30万辆的吉利集团将管理总部、营销总部和研发总部迁移至杭州,在台州留下行政总部和制造基地,并在上海建立投资总部,在北京建立发展总部,此举被认为是吉利集团为在2015年实现800亿元销售目标而进行的布局。

持相同想法的,不只吉利一家。近年来,一批浙江企业闯荡大上海,利用上海的科技、人才、区位等优势发展壮大自己。

2004年,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上海成立联合实验室,联手开发新药。

同样位于台州市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正药业也不甘人后,在上海注册了研发机构。

中国电气行业的领军企业――位于温州的正泰集团在上海成立了高压电气研发生产基地,为拓展海外市场,抗衡跨国公司集聚力量。

来自浙江省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浙江在上海投资的全资或控股、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到3.5万家,注册资金达1000亿元,而且这样的势头还在继续。

立足上海意味着掌控先机

浙江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上海?

“上海有个高新技术创业群体,互相能沟通交流,但台州没有,引进人员在台州缺乏归属感。”浙江海正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家立的一句话,道破了浙江企业外移的关键所在。曾服务于美国一家一流制药企业的罗家立是留美博士后,现受聘于台州上市公司海正药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尽管公司给了他足够的决策权和充裕的研发资金,但罗家立仍觉得生活在距离上海足有5个小时高速车程的台州很不方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汇聚着最高端的技术人才,最新鲜的国际资讯,是中国的金融、物流、商贸和国际航运中心。这样的优势,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比拟。

无独有偶,邱柏云——一家年轻的芯片开发企业的创始人几乎每周都要在沪杭线上奔波一到两个来回。“我的公司总部设在杭州,研发中心和整个技术团队设在上海——因为那里有许多我需要的人才。尽管只有200公里的车程,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不愿意也不可能离开上海这个城市。”芯片开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科研人员对国际潮流和科技最新动态的掌握也必须时时更新。热爱杭州的邱柏云权衡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来回奔波。他说:“研发队伍立足上海,就意味着掌控了企业发展的先机。”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动作快的企业尝到了立足上海发展的“甜头”。较早将总部迁入上海的温州均瑶集团,利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了主业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战略性调整。“杉杉”“美特斯·邦威”等一批浙江著名的服装制造企业,通过几年在上海的发展,也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和新的跳跃式发展。

不仅是走出去,更是无缝接轨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浙江企业“出走”上海的行为,非但没有遇到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阻止,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帮助,有的地方甚至主动承担起了牵线搭桥的任务,当起了“领路人”。[page]

台州市早在2003年就决定在上海建立上海台州科技开发园。这个具有政府导向意义的科技园项目占地约300亩,计划建设成一个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及公用开发平台,由服务大楼、进园企业研发楼群、酒店式专家楼群、花园式生活设施等组成的科技开发园。

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张锐敏说,台州政府鼓励企业入园,入园企业可以直面上海如下的智力资源:119万名大专和中级职称以上的各类人才,146位两院院士和28万名留学海归人员。这些充足的人才储备将有利于缓解台州企业的人才和技术短缺问题。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也表示,台州市的区位条件不如杭嘉湖,但上海科技园的建设将使得台州市克服包括区位、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劣势。

按照设想,进入科技园的台州企业可享受优惠政策,同时还将得到注册报批程序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此外,台州市科技局还将为进入科技园的台州企业每家补助30万元。目前,已有至少6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双赢合作,有了更多机制保证

事实上,主动接轨上海,早在数年前就已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致意见。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加长三角合作交流”的战略决策,浙沪合作随后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浙沪合作已进入一个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新阶段。双方在交通、环保、信息、天然气、旅游、人才、能源、区域规划、信用体系、创新体系十个方面开展了重点合作。

浙江的主动接轨行为,也得到了上海方面的积极回应。如今,浙沪双赢的合作格局,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制保障。两地已经形成“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合协调、专题组推进落实”的合作机制。浙江有关部门还会同上海、江苏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长三角地区港口布局规划》《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

取江浙之经创上海之新

由市委书记习近平、市长韩正同志带队的上海市代表团,南下浙江、北上江苏,历时5天,取江浙发展之经。26日下午返沪后,风尘未洗,即进行考察总结……接下来,江浙沪高层互访走动频率会加快。

长三角经济上半年实现新提升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在高质量高增长的基础上再次突破“新关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0亿元,三产增加值超过9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出口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4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沪高速公路网加速对接苏浙促长三角交通一体化

上海高速公路网络正加速与苏浙两地对接,到2010年,规划的10条对接通道中,将有9条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00公里左右。除了公路建设,上海还在港航、铁路、民航建设、道路运输管理等方面,全力加快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

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动发展

上海市政协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历时2个多月,在苏、浙、沪三地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的14项专题调研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交通、物流、产业结构、水环境等各个方面。在直陈长三角谋求联动发展中需要突破的症结中,诸多声音汇成共识:追求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要带头主动对接长三角流域的各个城市,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竞争力。[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