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案例

时秋芳律师
时秋芳律师
广东-深圳
主办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未成年人审判典型案例2014-11-25

犯罪类型2015-01-15|人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未成年人审判典型案例

2014-11-25 最高人民法院

  11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召开通气会,向媒体公布了98起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和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出席通气会并介绍情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辖区的部分典型案例。

  记者发现,在现场通报的案例中,抚养权纠纷占有很大的比例。据介绍,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涉及家庭矛盾,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往往出现负面心理状态。为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一些法院尝试在此类案件中开展社会观护工作,聘任观护员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庭审调解,开展心理疏导,跟踪生效裁判文书执行,及时干预侵害涉案未成年人权益行为。据了解,该制度试行后,为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社会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件的客观处理,减少或者避免了诉讼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损害。

  据了解,在探望权纠纷案件审理中普遍存在的调查难调解难执行难三难问题,上海高院通报的一起由普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探望权纠纷案件,是全国首例运用探望监督人制度的案件。据介绍,该制度有利于查明案件当事人本人和家庭的真实情况,确保探望权人依法、合理履行探望权,从而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现场通报的14起案件中,刑事案件占了9起,其中5起判处缓刑。在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矫治的过程中,一些法院采取了禁止令、轻罪档案封存、外地户籍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等措施,加强社区矫正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实施禁止令以来,全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还没有一起因违反禁止令而被撤销缓刑的。

  在通报的案件中,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法院判决的一起校园枪击案曾广受媒体关注,引发了社会对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的思考。广东高院相关负责人分析,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对学生的法治观、道德观、价值观进行培养,以及一些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网吧、KTV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诱使不少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乃至色情场所,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记者罗书臻)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典型案例

  

目录

  

  1.王某抢劫案

  2.李某诉孙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

  3.赵某某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

  4.张某诉郭某某探望权纠纷案

  5.刘某强奸案

  6.庄建玉诉吴建光变更抚养关系案

  7.王怀志、杨丽仙遗弃案

  8.张某某开设赌场案

  9.华双记强奸、猥亵儿童案

  10.荆某某诉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协胜村民委员会不履行协助落户职责案

  11.赵某某故意伤害案

  12.王某盗窃案

  13.吴某某等校园枪击案

  14.朱某芳诉朱某抚养费纠纷案

  一、王某抢劫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某(17岁,某校学生)在北京市某村,以暴力殴打的方式,劫取被害人张某某(女,19)黑色挎包1个,内有人民币75元、被害人身份证1张及银行卡1张,并致被害人张某某轻微伤。被告人王某于当日被抓获,款、物均已起获发还。后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赔偿被害人治伤损失费等人民币20000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二)裁判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王某犯罪时未满成年,系初犯,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庭审中认罪态度较好,已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获得被害人谅解,涉案款、物均已起获发还,被告人王某所在学校愿意接收其回校继续读书,并建立监管组织对其进行监管帮教,其既往表现良好,悔改深刻,具备感化、挽救的基础,故对被告人王某依法减轻处罚,并宣告缓刑,同时,为了矫正王某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对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的监管帮教,特宣告禁止令。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禁止被告人王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禁止酗酒。

  (三)案例评析

  不良习惯,如果不加以矫正,以后可能引发犯罪。在咨询犯罪心理专家的意见后,法官决定对其适用缓刑的同时,宣告如下两项禁止令:一是禁止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二是禁止酗酒。

  宣判后,法官督促王某书写了戒酒保证书,并组织家长、老师、辩护人、公诉人、社区矫正人员召开了缓刑帮教座谈会。法官还每个月在固定时间接待王某听取其思想汇报。王某表现良好,未发现酗酒等不良习惯。

  二、李某诉孙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孙某与李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离婚时确定孩子小明由父亲孙某自行抚养,但离婚后不久,小明就被其母李某接走,与李某共同生活。此后,孙某认为孩子随着年龄增大,应该与自己共同生活,遂找李某接回孩子。但双方协商未果,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变更小明的抚养权。

  (二)裁判结果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法官询问孙某的意见,孙某认为自己的抚养条件比李某好,且离婚协议明确约定小明由其抚养,故不同意李某的诉讼请求。小明已年满11岁,法官单独与小明进行了谈话,小明表示与李某共同生活更好。为全面了解父母双方的情况,做出对小明最有利的裁判,法官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明了法院关于社会观护制度的内容及具体做法,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对本案开展了社会观护工作。

  社会观护员与小明及其父母见面5次,电话联系10余次,分别到双方家中、单位、居住地的居委会、派出所进行调查和走访,并引导小明父母从孩子健康成长出发,理性对待抚养权问题。社会观护员还到小明所在学校,了解小明得知父母争夺抚养权后发生的变化,向法院提交了4000余字的观护调查报告,详细阐述了相关情况,客观评估了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法官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与社会观护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孙某同意尊重孩子的意愿,将小明的抚养权变更给李某。

  案件审结后,社会观护员再次到小明所在学校对小明进行跟踪观护,小明见到社会观护员非常高兴,表示自己再也不用担心父母为争他吵架了,要好好学习,成为父母的骄傲。学校也反映小明的情绪稳定了,成绩不再下滑,整个精神状态发生了积极向上的变化。

  (三)案例评析

  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涉及家庭矛盾,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往往出现负面心理状态。为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尝试在此类案件中开展社会观护工作,聘任观护员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庭审调解,开展心理疏导,跟踪生效裁判文书执行,及时干预侵害涉案未成年人权益行为。本案中,观护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为法官裁判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参与调解,促成了纠纷的彻底化解,小明也在观护员帮助下,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个性更加健康向上。

  三、赵某某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赵某某系南京某职校学生,酷爱网络技术,并加入有关QQ群向他人拜师学习,期间结识施某某、岳某某。20114月至5月,被告人赵某某会同施某某,利用黑客技术攻破某购物网站,从中窃取了共计6000余条信用卡信息。后二人将信用卡信息提供给岳某某,并由施某某、岳某某出售给方某某等人。事后赵某某获利共计人民币20000余元。案外人持凭借上述信用卡信息伪造的信用卡在上海消费时被抓获。2011928日,被告人赵某某被公安人员抓获。

  (二)裁判结果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伙同他人采用网络黑客技术攻击境外购物网站,窃取信用卡信息,并非法提供给他人使用,数量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赵某某犯罪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法减轻处罚;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依法应当从轻处罚;在审理时能自愿认罪,酌定从轻处罚。被告人赵某某在犯罪后有积极悔罪表现,在观护帮教期间表现良好,得到所在学校的充分肯定,并继续自己的学业,宣告缓刑不致对其所居住社区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依法对其宣告缓刑。据此,长宁法院依法认定被告人赵某某犯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判决生效后,长宁法院与南京市栖霞区公检法司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共同对该被告人探索进行该区第一例未成年人的轻罪封存,为其放下包袱继续学业打下良好基础。鉴于赵某某在网络方面学有所长但需要加强引导的情况,长宁法院法官又与上海市有关网络安全技术部门联手,多次赴南京对其进行帮教,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上来。缓刑考验期间,长宁法院在上海有关部门支持下,安排其到上海某知名网络公司进行实习,帮助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赵某某在缓刑考验期,发现国内知名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并提交报告至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弥补,因此,两次获得中国网络安全协会颁发的奖励证书。目前,赵某某已顺利毕业,并与他人合作共同开办了一家网络安全公司。

  (三)案例评析

  从本案来看,在判决后,长宁法院少年庭的法官继续做好判后帮教工作,与多个部门密切合作进行异地帮教。对赵某帮教工作的成功,是上海与异地社区矫正部门部门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为少年审判中整合力量开展外来未成年人的帮教带来新的启示。本案被告人从一名少年黑客转变为一名网络卫士的成功转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开展判后帮教工作的积极社会意义。

  四、张某诉郭某某探望权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原告张某与被告郭某某原系夫妻。张某在妊娠期间发现郭某某与其他异性有暧昧关系,因而产生矛盾。张某与郭某某婚生之女小郭1岁时被诊断患有运动发育迟缓,一级伤残,两人矛盾加剧。此后,张、郭二人先后向法院起诉离婚,因张某处于哺乳期等原因均未获支持。2012年,郭某某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张某同意,法院判决女儿小郭由父亲郭某某抚养,考虑到张、郭之间矛盾严重激化,未支持张某的探望权请求。一审判决后,张某以探望女儿是母亲的法定权利等为由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半年后,张某再次起诉要求探望。

  (二)裁判结果

  审理期间,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达成协议,原告每月第二周周日至女儿小郭住处进行探望,具体探望次数可随着原、被告关系的改善逐步增加。为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普陀法院向当事人建议,可以设置社会探望监督人及亲属探望监督人。经过原、被告一致认可,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阳光青少年社工薛某某、被告阿姨葛某某担任探望监督人,后续探望中若发生争议,由探望监督人协助解决。原告遂主动申请撤诉,普陀法院裁定准许。

  案件审结后,法官与探望监督人一起至被告郭某某住处走访,在与被告及家属深入沟通交流后,他们对法院的配合度、认可度大幅提升。对于探望中可能产生新的矛盾的顾虑,法官当即请被告阿姨葛某某表态,其承诺每次探望时都到场监督,及时化解矛盾争议,消除双方矛盾隐患,并与法官一起对被告及家属进行了有效的劝解。社工薛某某也告知被告家属,若结案后出现新的矛盾争议,可第一时间寻求她的帮助,她会利用植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确保矛盾争议第一时间化解。社会、亲属探望监督人的双重设置,彻底打消了原、被告及各自家属的顾虑并达成探望协议。法官与社工一起上门回访时,双方均表示探望权履行情况良好,双方关系大为改善。

  (三)案例评析

  在探望权纠纷案件审理中普遍存在的调查难调解难执行难三难问题,如何有效的执行探望权案件的判决,是少年庭法官长期思考的问题。

  该案在审理探望权纠纷案件中引入探望监督人制度,解决了有利于查明案件的当事人本人和家庭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体现司法公正公开,确保探望权人依法、合理履行探望权,从而依法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根据后续的跟踪,该案的执行情况正常,两家的关系缓和。本案是全国首例运用探望监督人制度的案件,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化解案件矛盾纠纷,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益尝试,为进一步完善少年审判制度注入了新鲜的经验。

  五、刘某强奸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刘某(1995814日出生)明知被害人洪某某系未满14周岁的幼女,仍然以谈恋爱之名,先后3次与洪某某发生性关系。被告人刘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且查证属实。

  (二)裁判结果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明知被害人洪某某系不满14周岁的幼女,仍与其发生性关系,其行为构成强奸罪,且依法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刘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到案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应认定有立功表现,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认罪态度较好,积极争取被害方的谅解,确有悔罪表现,依法可从轻处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刘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禁止被告人刘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被害人及其家庭。

  (三)案例评析

  本案中,被告人和被害人均系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人民法院坚持双向保护原则,在依法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予以处罚的基础上,注重矛盾化解,修复两个家庭的裂痕,还多次邀请当地妇联及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观察团代表参与。通过努力,被告人父母积极主动替子向被害人亲属赔礼道歉,并自愿给予经济补偿,被害人亲属也对被告人行为予以谅解。为让被告人约束自己,也为打消被害人亲属顾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做出禁止令的判决,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接触被害人及其家庭。

  六、庄建玉诉吴建光变更抚养关系案

  (一)基本案情

  原告庄建玉与被告吴建光于20021216日结婚,2003717日生育一女吴某。吴某随原、被告及祖母居住在吴江区某小区,就读于吴江区某小学,平时由原告送其上学,祖母接其放学。后原、被告于20121126日协议离婚,约定女儿吴某随吴建光生活,庄建玉每月给付抚养费,并详细约定探望权。原、被告离婚后,吴某随被告吴建光及祖母在吴江区某小区居住,平时由被告或祖母接送上学、放学。20136月底暑假期间,吴某按离婚约定随原告在其租住的吴江区某国际小区居住、生活,一个月后吴某未返回被告处,继续与原告共同居住、生活,并在20138月底、9月初随原告至某社区的男友家居住、生活,开学后,由原告送其上学、外婆接其放学。

  庄建玉于201381日诉至法院,提出虽然离婚协议约定吴某由被告吴建光抚养,但与原告感情极好,离婚后,吴某多次表示希望和原告共同生活,吴某现已满10周岁,对于抚养权人有选择的权利,请求法院变更抚养权。

  被告吴建光认为,离婚协议已经约定吴某的抚养权,且吴某从小由祖母带大并接送上下学,离婚未给吴某造成太大影响,原告现在无法确认有无固定住所,不利吴某的学习、生活。

  (二)裁判结果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前往吴某就读的吴江区某小学,在其班主任在场的情况下,征询吴某意见,吴某表示更愿意随原告生活,但又不排斥随被告生活。吴江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协议离婚仅8个月,被告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并未降低;吴某表达愿意与原告共同生活愿望的同时,不排斥与被告共同生活;事实上吴某自幼即随原、被告及祖母在某小区居住生活,平时主要由其祖母照料生活起居,并就近在吴江区某小学就读,吴某之前的生活环境具有稳定性、便利性。原告现借住在某社区男友家,距吴某学校较远,且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吴某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故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三)案例评析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会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抚养权之争可能会再次造成伤害。关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应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虽然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准予变更抚养关系的情形之一包括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意愿且该方有抚养能力,但是,该规定中未成年子女的意愿是衡量是否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参考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本案中虽然原、被告的女儿已年满10周岁,且在跟随父或者母共同生活作出选择。但法院从保障未成年子女权益出发,一方面至学校了解情况,征询其意见,另一方面围绕未成年子女开展调查,了解未成年子女的成长轨迹、成长环境、生活和学习现状。在充分调查后,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及未成年子女的辨识和责任能力,认为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故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七、王怀志、杨丽仙遗弃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夫妇已生育二子一女,2010916日,又生下一男婴。20112月,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与王英勇经协商达成协议,将亲生男孩过继给王英勇扶养。王英勇支付王怀志、杨丽仙哺乳费人民币4万元。协议签订后,王英勇支付给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人民币1万元,将该男婴带回家中。

  20111020日,杨丽仙被公安人员抓获。王怀志于20111026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二)裁判结果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其将出生不满一周岁的子女交给他人抚养,该行为系拒绝抚养行为,并非单纯为非法获利出卖儿童,因此不宜以拐卖儿童罪论处。该行为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构成遗弃罪,应以遗弃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的规定,判决被告人杨丽仙犯遗弃罪,判处管制二年;被告人王怀志犯遗弃罪,判处管制一年十个月。

  (三)案例评析

  本案是典型的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对该种行为是构成拐卖儿童罪还是遗弃罪,司法实践中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在现实生活中,将亲生子女出卖的情况是纷繁复杂的,需要具体分析。就本案而言,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抚养3个小孩确实很困难,所以才产生了将小儿子送给他人抚养以减轻负担的想法。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是在了解到王英勇确实想收养孩子后,才将孩子送出,协议中也约定可以到家探访,故从中可以看出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将自己的孩子送出,是希望其可以得到更好的抚养。因此可以判断被告人王怀志、杨丽仙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其主观目的在于放弃或拒绝承担抚养义务,而非将亲生子女当作商品予以出卖,认定其行为构成遗弃罪而非拐卖儿童罪是正确的,更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八、张某某开设赌场案

  (一)基本案情

  2013225日至2013311日,被告人张某某被人雇请,负责在租用店面管理赌博机,并负责收银、记账等。201331123时许,公安民警在对该店面进行清查时,当场抓获被告人张某某,并查获赌博机、赌资、账本等。

  (二)裁判结果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在供不特定人员参赌的固定场所内受雇从事现场管理,其行为已构成开设赌场罪。被告人张某某犯罪时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应当从轻处罚。依照刑法规定,认定被告人张某某犯开设赌场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

  (三)案例评析

  本案中的被告人张某某是海沧区家事法庭建立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监管帮教机制后首位受益的未成年罪犯。一直以来,海沧区外来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率相对较高,但因异地监管与帮教仍存在难度,对外地户籍未成年被告人几乎不适用缓刑。这种情况既造成了本地与外地未成年罪犯缓刑适用的不公平,也有悖于对未成年罪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司法原则。

  为突破这一困境,海沧法院家事法庭大胆创新,与海沧区司法局合作,探索建立了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监管帮教机制,并联合签署了《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监管帮教工作规范(试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依法判处缓刑,并纳入本地社区矫正范围。在未成年罪犯接受社区矫正的同时,海沧区法院家事法庭还会推荐他们到监管帮教基地的企业工作,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经济上的困难,一方面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帮教有效防止他们再犯罪,改造效果良好。

  九、华双记强奸、猥亵儿童案

  (一)基本情况

  自2005118日至2011613日间,被告人华双记先后在定陶县、菏泽市经济开发区等地,对被害人李某某、胡某某等20名幼女(年龄在612岁之间)强行实施奸淫行为,其中既遂9人,未遂11人,并致1人轻伤。2011623日,被告人华双记先后采用哄骗、拦截和威吓等手段,对被害人孙某(6岁)、张某(7岁)和薛某某(7)实施了猥亵行为。

  (二)裁判结果

  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华双记使用暴力手段,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猥亵不满14周岁的幼女,其行为分别构成强奸罪、猥亵儿童罪。被告人奸淫幼女多人多次,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均极大,依法应予严惩,虽部分犯罪系未遂,仍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据此,依法认定被告人华双记犯强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核准,罪犯华双记已被依法执行死刑。

  (三)案例评析

  本案中,被告人华双记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在两个县区4个乡镇,对23名幼女实施或意图实施奸淫、猥亵行为。其选择的对象均为无反抗能力的小学女生,且多数犯罪行为发生在小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犯罪地点多在学校附近,作案极其猖狂,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十、荆某某诉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协胜村民委员会不履行协助落户职责案

  (一)基本案情

  荆某某(男,汉族,20055月生)的母亲张红为东营市河口区交合街道办事处协胜村村民,19976月与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办事处荆家村村民荆学丙登记结婚,婚后户口一直没有迁出。2005517日原告荆某某出生,但户口一直未落。2010114日,张红与荆学丙在河口区民政局协议离婚,离婚后荆某某由母亲张红抚养,一直随母亲居住在协胜村。张红多次向协胜村委会提出要求将荆某某的户口落在该村,但协胜村委会未给予协助办理。现荆某某已经满6周岁,因没有户籍信息导致无法正常入学。

  (二)裁判结果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在户籍管理中,村民委员会承担行政协助义务,协助村民办理相关落户手续是村民委员会的法定职责。本案中荆某某母亲的户口一直在协胜村,荆某某要求将户口落入该村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协胜村委会应协助办理落户手续,其以协助办理落户手续不是法定职责等为由拒绝荆某某的请求违法。依法判决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办事处协胜村村民委员会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履行协助荆某某办理落户的法定职责。

  (三)案例评析

  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依法保护了未成年人户籍的登记和及时入学的权利。根据有关规定,被告协胜村委会具有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的职责,但怠于履行该职责,不为原告出具办理户口登记所需的证明,对原告的权利义务已造成实际影响,故该案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协助村民办理相关落户手续是村民委员会的法定职责。不能因为未成年人的母亲是本村出嫁女拒绝协助落户,进而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及时入学的权利。

  十一、赵某某故意伤害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赵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系河南省驻马店市某高中同班同学。20111114日,二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同年111618时许,赵某某持水果刀在教室内将李某某腹部捅伤,造成李某某脾破裂摘除、肝破裂、胃破裂。经鉴定,李某某的损伤构成重伤。案发后,赵某某亲属积极赔偿李某某经济损失,取得了李某某及其亲属谅解。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对被告人赵某某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到赵某某平时在学校表现较好,其实施犯罪系一时冲动所为。在庭审过程中,赵某某也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当庭表示悔罪。

  (二)裁判结果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赵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现该判决已经生效。

  (三)案例评析

  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有比较复杂的社会原因,有别于成年人。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一贯表现、犯罪原因等情况,不仅有助于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对其教育、感化的针对性、感染力,更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成年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进而对其科以适当的刑罚。

  本案法院在庭审前即对被告人赵某某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其平时表现,并且通过调解,让赵某某亲属与被害人亲属达成了民事赔偿协议,取得了被害人亲属的谅解,依法给予缓刑判决。判后,法院与赵某某原先学校联系,学校愿意接受赵某某复学。经回访,赵某某表现良好,学习成绩较好,没有违法现象。

  十二、王某盗窃案

  (一)基本案情

  2011423日晚,被告人王某和其老板、被害人郭某某到河南省洛阳市某宾馆住宿。次日凌晨2时许,王某趁郭某某熟睡之际,将郭某某的东芝牌笔记本电脑一台、黄金戒指一枚、黄金吊牌一块、现金人民币800元及银行卡盗走。经鉴定,上述被盗物品价值人民币20060元,案破后均已追回并退还失主。

  法院在庭审前对王某的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查明王某自幼随父母在农村生活,8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由其母亲将姐妹二人抚养长大,家境困难。其母忙于生计,又要照顾更小的妹妹,疏于对王某的管教,王某休学在外打工。被害人郭某某也表示谅解王某。

  (二)裁判结果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王某上诉。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对上诉人王某的定罪部分;撤销对王某的量刑部分,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三)案例评析

  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金钱、物质享受等诱惑抵抗力弱。王某的犯罪行为针对的是特定人,即与其同居的老板郭某某。郭某某与不满18岁的未成年女子同居也有其不道德之处,并且郭某某对王某表示谅解,希望法院从轻处罚。二审法院从王某的主观恶性,悔罪表现,被害人郭某某的意思表示,综合全案予以改判。

  十三、吴某某等校园枪击案

  (一)基本案情

  2011102523时许,被告人吴某某(徐闻县某中学学生)和同学从校外返回学校门口时,被一群男青年冲过来追打,吴某某等人逃入校园。随后,吴某某打电话叫被告人陈某某来报复对方。陈某某接到电话后叫被告人张某某与其一起去现场,并找朋友取来一支猎枪,到达徐闻县机械厂附近某小吃店。此时,被害人吴某儒、林某奋(同校同学)二人正在小吃店门前。张某某取出猎枪先后向林某奋、吴某儒开了两枪,随后逃离现场。林某奋颈部中枪,当晚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裁判结果

  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本案事出有因,被告人张某某、吴某某作案时均未满18周岁,且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应当从轻、减轻处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六年。

  (三)案例评析

  在校学生纠集社会人员枪杀在校学生,校园枪击案这一敏感词条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湛江当地乃至全省都受到高度关注。该案的发生也引起了人们对学校教育、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的思考。

  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目前,少数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办学理念存在偏差,重考分、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对学生法治观念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一些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网吧、电子游戏厅、KTV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诱使不少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乃至色情场所,易引发犯罪。

  十四、朱某芳诉朱某抚养费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朱某芳的母亲程某与被告朱某于19871229日登记结婚,并于1989610日生育原告。程某与朱某于199756日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小孩由母亲程某抚养,被告朱某则按月支付500元抚养费。但原告的母亲与被告离婚后,被告仅支付了19975月至19992月的抚养费,且未履行其他协议约定义务。原告于2007425日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并要求增加抚养费至1000/月。

  在审理过程中,黄埔区法院委托两名社会观护员对原告母亲、被告的经济收入状况和原告当前的生活、学习状态等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在庭审过程中出示。社会调查显示,被告收入状况一般,月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原告自父母离婚后个性发生明显改变,学习成绩也因为父母长年的争执、离异等矛盾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其对父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二)裁判结果

  在法官主持调解和社会观护员的共同劝导下,被告当庭和原告就抚养费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等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承诺按照500/月的标准按时支付抚养费给原告,并立即履行其他约定义务。

  (三)案例评析

  在庭审中,广州市黄埔区少年庭启用了社会观护员制度法庭导引制度。社会观护员制度,是广州法院系统在审理少年民事、行政案件中推出的一项新的制度,由人民法院聘请的社会观护员在庭前进行社会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开庭前、开庭后进行调解,判后跟踪执行情况;目的在于全面、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适用的案件主要包括抚养权纠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探视权纠纷、变更监护权纠纷等案件。

  该制度试行后,社会观护员在提交法庭的调查报告中,较为详细、全面地调查未成年人的社会、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等有关情况,为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社会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件的客观处理。将社会观护制度引入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庭审,能充分利用社会观护员的调查工作发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全面和直观的把握案件争执引发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同时,社会观护员可以协助法庭从法律、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启迪、指导、讲解,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诉讼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损害,全面、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