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肖宏律师
肖宏律师
安徽-芜湖
主办律师

不得不说的话-----论房价调控

其他2011-07-31|人阅读

昨天在腾讯每日新闻上拜读到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先生的大作,题目是:不得不说的话.对政府调控房价,征收房产税提出诸多严厉指责,几近于歇斯底里.一凡读后感慨良多,回顾房价调控,也有几句不得不说的话.希望任志强先生能看得见,看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本来面目.

回顾2010年,房价越调越高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令不畅.中央为平抑房价,2010年加大了土地供给,并向各省下达了土地任务.结果全年完成土地供给任务不到70%,在土地供不应求,地王频出的房地产黄金时期,居然会出现土地任务没有完成的怪现状,显然非不能也,乃不愿也.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近1/3,地方政府为抬高地价深谙饥渴疗法之道.2:投资炒作.市场经济让财富集中到一部分人,资本的逐利性决结合中国投资渠道的狭窄,房地产成了不错的高回报投资.3:政策力度不够.喊了全年坚定不移的调控房价,包括打击屯地,提高土地增值税,没有几项落实.政府不是不想调控房价,而是吸取了2008年调控的教训,当时力度空前,恰逢国际金融危机,调控的结果是部分大城市房价下降了近一半,导致部分贷款户宁愿退房,不愿还贷,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威胁了金融安全.另外中央政府又担心过度调控会导致钢材,水泥等企业销路不畅,影响消费,影响就业.所以此次调整重点在于房价不要过快上涨.岂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也,2008没有美国的量化宽松,没有中国的4万亿投资,也没有像现在的调控麻痹症,金融危机的阴影也渐渐散去;矫枉需过正,在房价上涨已成趋势的当今,不用猛药难收其效.

房价越涨越高其危害性不容低估.1:难以拉动内需.高房价往往是一般家庭大半辈子的积蓄,为子女计,即便其它保险一应俱全,也不敢过度消费.说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经济并不过分.2:加大贫富差距.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将资金投入房市,最终接盘的会是居无定所的中下收入者.特别是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深圳富士康十三连跳的悲剧也许远不止企业文化单调,管理过严那么简单,也许是他们面对繁华的都市,高企的房价,体验到的是打工的辛酸和无奈,感受到的是不知家在何方的茫然和绝望.很显然,调控房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调控房价的当务之急是抑制投机炒作.首先:必须严禁银行三套房贷.在中国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农村人安身之处不知在何方,房子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允许炒房,,无异于允许资本扼住贫困者的咽喉.允许三套房贷,无异于鼓励这种赤裸裸的掠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房产税抑制投机,调节收入.那么房产税究竟怎样设计才能真正起到预想效果呢?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就房产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应低之又低,同时征收款项应公之于众.前一句话投资者听了高兴,后一句百姓听了欣欣然.只是一凡不知道:如此还能起到调控房价的目的吗?作为一个有一定见识经济学博士生教授,怎么会提出这样没有依据的主张呢?不知道是不是和当时他正在被提名2010年经济人物候选人有关.房产税目标有两个:从长远看,应是调节收入差距,主要针对的是大户型和豪华别墅.以当下计,就是打击投机.如果说两套房是一般家庭为日后考虑可作为家庭用房,可对第二套房少征房产税之外,对投资属性的三套房房产税不应是低之又低,而应是高之又高,并且应根据套数的增多,实行累进税率,直至投资客从房地产市场销声敛迹.唯有如此,房价才有可能真正下降或企稳.否则,房产税不但不会使房价下降,反而会因投资者转嫁成本而抬高房价.对于三套以上存量房,规定在两年内出售的不征收房产税,这样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兼顾了已购房者的利益,也可迅速平抑房价.从另一方面看,打击投机房产并不会造成不能拉动内需,指望投资带动房地产拉动消费无疑是卯吃夤粮,涸泽而渔.房地产市场只要控制了投资,即便房价继续上涨,只能由市场调节,以行政干预房价并不明智,也是无效的,搞不好效果会适得其反.

任志强先生对中央调控房市的指责主要有两点:.1:政府不该限购房屋,其理由是行政干预不符合市场.一凡以为:政府应该干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一切问题,但应采取诸如房产税之类的经济手段,而不应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只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明调控的失败,只能应用在非常时期.2:不该不限地价,而限房价,而应相反.如果依他的意思,土地市场就会更加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开发商的暴利会富可敌国.任董事长作为房产开发商无端指责政府的贪婪,不知道可否认识到自己的贪婪本性?任委员作为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在人民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当下言论,不知道代表怎样的人民和政府协商房产的大政方针?

改革的艰难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在于人性的贪婪.只是有的人会从贪婪中警醒,有的人更加贪婪而已.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