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孙毅律师
孙毅律师
山东-青岛
主任律师

夫妻婚姻财产纠纷案例分析

损害赔偿2014-12-14|人阅读
 案情:

  张三的舅舅生前立遗嘱把10万元遗赠给张三(男),2007年5月15日,张三的舅舅去世,同年5月20日,张三表示接受10万元赠与。

  李*(女)于2007年8月与父亲母亲共同购买一处房屋,在银行贷款10万元。房产证名字为李*跟李*父母三人。

  2008年1月1日,张三与李*登记结婚。婚后,李*提出用张三的10万元偿还其与父母购房的10万元银行贷款,张三同意并且于2008年2月1日去银行办理了还贷手续。

  婚后不到两月,李*发现张三在外与人同居,并且同居者也知道张三李*的婚姻情况。两人矛盾激发,张三提出离婚,要求李*偿还10万元,李*认为10万元是夫妻共同财产,并且张三同意为其及父母偿还贷款,属于赠与性质,不同意偿还,同时如果离婚要求张三赔偿青春损失费5万元。张三索求无果,提出李*及其父母的房屋属于李*的份额是夫妻共同财产,自己应分一半。自己没有赠与10万元于李*父母的意思,因此,李*必须偿还。

  由于双方都出于自己的立场考虑,协商离婚不成。张三起诉离婚,请求李*偿还10万借款,并且分割李*所占房子份额的一半。

  法律分析:

  据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的精神,一方婚前财产始终归一方所有,除非夫妻双方另有约定。

  本案中,张三的10万元遗赠财产应属于个人财产,不能因为其婚后答应帮李*及其父母偿还贷款就变成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赠与给李*及其父母。

  同理,李*与其父母的房屋也属于婚前财产,是李*的个人财产,张三提出分割份额的要求于法无据。

  婚姻法19条第二款“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所以,无此约定仍应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而有权要求返。因此,张三的10万元与李*的房屋产权都是婚前财产,未产生混同,故张三与李*是债权债务的关系,张三可向李*主张返还10万元。

  李*要求张三赔偿青春损失费,这在法律上没依据,因此不予支持。

  婚姻法中,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等四种情况,无过错一方可以要求有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张三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属于有过错一方,因此,李*可以要求张三承担损害赔偿,但由于法律对损害赔偿的具体金额和标准没有规定,这就需要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

  建议:

  本案中,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可以根据新婚姻法的精神处理,主要问题在于如果财产一直由婚前存续到婚后,那么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问题。这就要看个人财产有没有发生混同。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死亡赔偿金应当如何分配?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为死者的近亲属,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损失的补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死者近亲属支
#损害赔偿
人看过
死亡赔偿金应当如何分配?
住宅小区内业主停放的车辆丢失,物业公司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业主的机动车在住宅小区丢失后,物业服务企业的赔偿责任问题涉及到停放车辆的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实务中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车辆保管合同关系;二是车位
#损害赔偿
人看过
住宅小区内业主停放的车辆丢失,物业公司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行人负主要事故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损失是否由行人承担?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8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之规定,机动车和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
#损害赔偿
人看过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行人负主要事故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损失是否由行人承担?
关于精神抚慰金的相关问题
1、司法实践中,侵权致人损害,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的,一般不予支持;侵权致人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给予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侵权人赔偿相
#损害赔偿
人看过
关于精神抚慰金的相关问题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相关问题
1、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原则上按照受害人系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确定。同时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程
#损害赔偿
人看过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相关问题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户籍登记地在农村的受害人具备哪几种情况,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1、失地的农村居民,并且已经提交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证明并由所辖的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盖章确认或提交失地农民社会保险证明的。2、农村居民在城镇至起诉之日连
#损害赔偿
人看过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户籍登记地在农村的受害人具备哪几种情况,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