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钟雨岚律师
钟雨岚律师
浙江-嘉兴
主办律师

诈骗、民间借贷的区别

犯罪类型2017-06-02|人阅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犯罪人通常都是披着民间借贷的面纱实施,而且多发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借贷式诈骗的犯罪人在归案后,总是会提出其与被害人之间是正常的借贷关系,甚至提供借条等证据予以印证,给判断此类案件的性质造成困难。

区分行为人“借款不还”的性质,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在判断行为人是否是有非法占有意图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行为人借钱的理由与实际用途。在正常的民间借贷中,借款人会告知债权人借款的真实用途,让债权人知晓借出资金的用途和风险,从而做出决定。而在诈骗案中,犯罪人通常会编造一些虚假的借款用途,使被害人产生其借出资金安全并能及时收回的错误认识。而实际上,犯罪人在获得借款后会将钱用于一些高危或者无法收回资金的活动,从而导致被害人的资金无法收回。

2、存在虚构隐瞒事实故意。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3、行为人是否有掩饰真实身份或隐匿行踪的行为。在很多诈骗案件中,犯罪人通过虚构事实将自已装扮成富人或具有偿还能力,如谎称拥有房屋、土地、豪车等,在骗得借款后大肆挥霍,造成借款无法归还,此类情形应当认定行为人在借款时就没有偿还的意图。犯罪人在犯罪之前会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证件来掩盖真实身份,在得手后便销声匿迹,或者虽使用真实身份,但在骗得借款后或被害人追偿过程中,又通过更换手机号码、变更居住地点等方法来隐匿行踪,这些行为也能够反映出行为人不愿归还借款的主观心态。

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在表现形式上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2、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

3、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切记这23种“没事”,不然一转身你就是犯罪嫌疑人
三兄弟桃园结义举杯豪饮,觥筹交错一番,甲不省人事,乙、丙指鹿为马。酒后三人回住处,乙、丙一路搀扶甲,行至屋外,将甲放下,各自回屋倒头便睡。时值寒冬腊月,屋外兄弟
#犯罪类型
人看过
切记这23种“没事”,不然一转身你就是犯罪嫌疑人
2017年最新最高法量刑指导意见一览表(4月1日起施行)
一、常见量刑情节适用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比例备注14岁—16岁之间犯罪减少30%--60%16岁—18岁之间犯罪减少10%--50%未遂犯减少50%从犯减少20%
#犯罪类型
人看过
2017年最新最高法量刑指导意见一览表(4月1日起施行)
2017年9种需要注意的新型犯罪
微信等社交网络发假信息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如今,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刑法修正案(九)》为此在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
#犯罪类型
人看过
2017年9种需要注意的新型犯罪
盗刷支付宝,是盗窃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
1.盗用他人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内资金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李乔信用卡诈骗案案例要旨:利用他人原先使用的手机号码与支付宝账户、银行卡的绑定关系,通过重置支付宝账户密
#犯罪类型
人看过
盗刷支付宝,是盗窃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
利用微信红包赌博中的犯罪定性问题
一、微信红包赌博罪名并不统一2015年11月30日,上海首例微信抢“红包”刑事案件宣判,该市徐汇区法院经审理认定四被告人以营利为目的,开设赌场,组织多人采用向微
#犯罪类型
人看过
利用微信红包赌博中的犯罪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