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游本刚律师
游本刚律师
湖北-武汉
主办律师

适应二百亿美元需求 中国法律市场期待管理革命

证券与资本市场2006-12-13|人阅读
适应二百亿美元需求 中国法律市场期待管理革命
[ 2006-10-22 13:46:00 | By: yoyo ]
中国法律市场的规模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达到二百亿美元,而目前中国律师服务业的发展“瓶颈”是如何提供跨地区、跨国境、跨行业的专业化法律服务。此间专家认为,“律所联盟”是目前共同做大市场的最佳方案。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一万两千余家,律师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十五万余人,全国律师每年办理诉讼案件一百五十多万件、非诉法律事务八十多万件,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与国际市场相较,却又相差悬殊。每万人所拥有的律师比例,在中国为百分之零点九三,而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同比却分别高达百分之三十一点七、百分之十五点四、百分之六点二和百分之六点二。  数字显示,目前中国法律市场的规模大约在二十亿美元左右,而法律市场不算发达的法国,其市场规模已是中国的十倍,中国法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许多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同时,却缺乏对海外法律市场环境、相关规则的了解。而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更多跨国企业将更大程度地进入包括金融等领域的国内市场,这无疑也给中资律所带来了机遇。  有专家指出,与国际律所相比,中资律所首先要在管理上进行一场革命。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资律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制”律所,合伙人与律所的关系松散,往往是率领各自的小团队处理业务,这种类似于“个体户式”的集合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作用。另一方面,中资律所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也需要提升。  在日前由司法部主办、国内外千余名律所管理者和优秀律师参加的“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吕立山提出了“示范性中国律所联盟”的构想。据悉,此种由外资律所倡议,内资律所共同参与的联盟在中国尚属首次。  “律所联盟”一经提出,业内积极反馈。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等表示,中国律师服务业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律市场经验,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中国法制社会的建设进程。多数中国律所纷纷表示,愿意通过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作,突破中国律所面临的管理上“个体户”模式,学习国际经验,谋求规模化发展。  河南律师协会副会长李煦燕认为,中国律师业发展最大的困惑来自管理、薪酬分配制度、传统文化、人性等方面,中国律师业如何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又符合本土需求,“律所联盟”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据介绍,“示范性中国律所联盟”将分步骤进行。第一阶段将由路伟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城市的专业化律所组成,每个城市拥有二到三家联盟成员。不同于行业协会的是,“联盟”成员独立,但共享市场资源和知识资源,创新性地合作。  众多专家相信,与并购相比,“律所联盟”这一模式更适合时下的中国,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国际律所的角色是培训“老师”,可帮助中国律所向国际化、专业化水准看齐。 来源:中新社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