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周网龙律师
周网龙律师
江苏-泰州
主办律师

市政府关于印发姜堰市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的通知

其他2014-01-24|人阅读

市政府关于印发姜堰市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的通知

  姜政发〔201190

  市政府关于印发姜堰市服务业发展

  提速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姜堰经济开发区,溱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各直属单位,各有关企业:

  《姜堰市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已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姜堰市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5.3个百分点,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省、泰州市服务业提速计划和《姜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现制订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计划期为20112013年。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高端化、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按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以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提升发展生活服务业为基础,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进一步提高全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到2013年服务业发展目标。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年均增长14.5%以上,到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左右。服务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6%以上。

  ——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达到41%以上,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40%以上;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58.5%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服务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规模明显扩大。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

  ——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年交易额超50亿元的专业市场1个,超10亿元的2个;形成年利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2000万元的2家,过1000万元的10家。

  三、重点任务

  实现服务业提速计划目标,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在重点领域上谋发展,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关键举措上求突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流通和房地产等产业规模较大,其发展速度的提高、发展效益的提升对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业。深度开发旅游资源,风景区围绕建设湿地生态旅游核心区,全力打造“四大板块”:华侨城板块、湿地公园板块、古镇旅游板块、生态园板块;城区围绕建设文化旅游集聚基地,全力打造“两条线路、三大板块”:水上游览线、历史文化旅游线、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人民公园生态文化区、净业寺―万竹园宗教文化区。拓展旅游配套服务,形成集观光、娱乐、体验、游憩、餐饮、交际、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产业链条,提高旅游附加值,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巩固与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合作,创造条件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旅游网络体系,提升姜堰旅游市场影响力。到2013年,溱湖风景区申报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溱潼古镇旅游区申报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

  物流业。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地处苏中中部的区位及公路、铁路、水运兼有的综合交通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装备更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突破行政地域限制,规划建设泰东河、新通扬运河、卤汀河等沿河物流产业带,加快建设姜堰市火车站物流中心,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腹地。以华东五金城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和省物流示范基地为基础,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打造立足苏中、辐射苏南苏北的新兴区域性物流枢纽。到2013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

  金融业。做大做强本地金融业。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租赁、基金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引进市外商业银行到姜堰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增加有效贷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大再担保规模,积极发展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地方金融业发展。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到2013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3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

  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强化城区商贸圈、特色街培育繁荣工作,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化、精品化、连锁化发展。加快步行街商业优化整合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经营层次和商业品位。加快金湖湾商铺招租,引进一批地方特色餐饮名店,做旺金湖湾特色餐饮休闲一条街。加快东方不夜城建设,引进一批国内一线品牌店,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苏中一流的购物休闲商业中心。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建设现代产品交易市场。突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加大“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强化农家店长效管理。到2013年,实现商贸流通业增加值4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以上。

  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着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中心镇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中心镇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到2013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新领域,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新需求,大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商务、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产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软件园建设,引进一批有影响的软件企业,围绕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为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网络教育等新兴市场,扶持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信息服务产业化项目,不断拓展信息服务内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20112013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科技服务。依托各类园区、重点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服务平台,并实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大力推广创新成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科技竞争力。20112013年,实现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服务外包业。立足我市产业实际和特点,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外包业,引导工业企业将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会计、咨询等非制造产业链外包给专业的服务业企业。鼓励发展离岸外包,重点发展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和以软件研发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大力培育和开拓外包新市场,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20112013年,实现服务外包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广告策划、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促进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提高商务服务水平。加大开放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商务服务,逐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商务服务市场。利用湿地生态旅游节、溱潼会船节、河横菜花节、溱湖八鲜美食节、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等平台,提升会展品牌,不断提高我市商务接待能力,吸引更多的商务活动来我市举行。20112013年,实现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文化创意业。加快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文化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现代流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使文化创意业成为我市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园,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打造苏中地区文化创意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影视机构合作,规划建设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的特色影视基地。不断拓展文化产业项目,将凤凰大厦建成集图书音像、影视娱乐、文化用品、艺体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城。20112013年,实现文化创意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家庭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医患陪护、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教育、家庭用品配送等家庭服务业。引导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鼓励其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加强职业培训,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20112013年,实现家庭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三)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促进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构建“两核、三带、三区”空间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层次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两核”即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继续加快商贸市场、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等行业发展,促进高端服务业的率先发展。溱潼现代服务业培育核: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建成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商贸、卫生、物流、文化教育业并举的服务业格局,同时积极引导旅游服务向商务服务渗透和延伸。“三带”即姜堰大道沿线服务业辐射带:围绕姜堰大道沿线区域,加快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推进商贸、市场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强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溱湖大道沿线服务业拓展带。围绕溱湖大道沿线区域,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连接市区集聚核及溱潼培育核。沈马沿线服务业培育带。围绕沈马沿线区域,依托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培育沈马沿线“观光农业旅游带”。“三区”即开发区生产服务业成长基地:以华东五金城省级物流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和新通扬运河优势,整合城区、开发区和周边各镇的物流资源,建立辐射城乡的大型物流基地。风景区生态旅游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溱湖湿地、溱潼古镇、泰州华侨城为重点的湿地生态旅游核心区,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整合串联旅游区域,以区域性节事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以联合促销开拓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主城区生活服务业集聚基地:围绕步行街、金湖湾街、北大街等特色街,按照特色定位和业态布局进行定向招商,尽快形成现代商贸特色,全面提升商业街整体规模、档次、品位和管理水平。

  (四)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集约发展水平。以服务业载体建设为契机,依托科技创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华东五金城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放大集聚效应,加快创建省、泰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创意设计、产品交易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生产服务配套,加快形成分布集中、分工明确、互相支持的完整产业链,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服务共同发展。依托城市存量资产和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发展商务、创意设计和现代特色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城区和各类园区,积极开发主题大厦,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引进大企业集团、贸易型企业、商务信息类企业等到我市落户,努力形成服务业税源集聚区。

  (五)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切实加大现代服务业有效投入。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项目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突出项目招引。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瞄准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中国 500强、民营500强,全力招引税源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二是加快项目推进。实行市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服务业重大项目制度,重点抓好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通过专业化服务团队、常态化帮办措施、动态化督办体系,确保项目如期推进。三是谋划项目储备。加快研究出台服务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建立健全服务业重大项目库,科学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四是强化项目上争。包装一批项目,跑部跑省,争取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政策、更多的支持。20112013年,每年计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30个以上。

  (六)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培育,全面增强服务业企业竞争力。适应国际服务资本转移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引导全市服务业重点企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加快做大做强。一是大力培育本地、本行业重点服务业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进行多种业态经营,创立自主品牌,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尽快成为省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鼓励对本土服务业企业实行高位嫁接,带动全市服务行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产品创新。三是大力扶持中小服务业企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推进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顺应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趋势,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创新,积极提高经济服务化水平,推动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积极引导企业将内部服务活动外部化,将物流、研发等非核心业务分离,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地方财政收入。重点抓好已分离企业的培育壮大,培育一批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分离企业。二是建立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市场运作、行业管理、政府引导的运行机制,依托各类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专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合理配置各类专业化服务资源,促进不同服务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三是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黏合作用,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延伸产业价值链。

  (八)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服务业发展竞争优势。建立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动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服务业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服务业知名品牌。加大对传统老字号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发扬传统、做精特色、做大规模,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制订与推广,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服务业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到2013年,力争创国家级服务业品牌3个,省级服务业品牌5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对全市服务业的监测和管理,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各镇(区)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推动本地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服务业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抓手,切实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加快发展。

  (二)完善扶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抓好现有服务业政策的落实和兑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壮大规模,提高层次。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政策,把扶持政策聚焦到现代服务业上,聚焦到大好项目上,聚焦到税源培植上,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新增服务业引导资金100万元,重点扶持新兴服务业和服务业重点骨干企业。

  (三)推进开放创新。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注重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和水平,体现战略性、导向性的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导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领域,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

  (四)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努力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海内外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市创业、发展。

  (五)健全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服务业考评办法,突出上级考评指标,突出税收贡献,突出大好项目引进,突出重点工作,将服务业发展包括增加值增长速度、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等重要指标列入考评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办法和指标体

系,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