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欠建行信用卡本金2万当时还了一些实际本金是1万4。利息高一时还不清在2018年法院起诉了在2019实行了强制执行限制三高,现在本金加利息4万7

其他 2021-04-11 12:07 人浏览
共2位律师解答
  • 一、信用卡逾期后果 有的人信用卡透支后恶意欠款,甚至注销信用卡,以为银行不会找到自己。这种想法简直太天真了。如果是存心想要不还款,不但贷款买房买车受限制,出国、找工作、甚至自己的配偶的信用都将会受到影响,并且在个人的诚信档案中永远记录。 刑法关于信用卡犯罪有这样的规定: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并且发卡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定性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1万以上10万以下,认定为数额较大,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0万到100万,数额巨大,处5年以上10年以下徒刑。 如果银行走法律程序,对持卡人起诉,法院会依法判决,若是银行提起了刑事诉讼,而持卡人确定位恶意透支,达到一定数额,将会蹲牢房。 二、信用卡一旦逾期不还,银行将会对你做这些动作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起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15天,短息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 三、如果逾期,持卡人怎么进行补救呢? 1、最好继续使用这张卡 逾期后,最好的办法是继续使用此卡,用新的正常的还款记录覆盖原有的负面记录,一般24个月后就会产生新的信用记录这样记录刷新后个人信贷等等都不会受到影响。 2、千万别跑路,认为没事 长期逾期,信用卡会利滚利并且还有高额滞纳金,如果跑路,银行会认定你恶意透支,会报警。 3、无力还款需及时说明 如果因为失业或者疾病导致无力按时还款,在最后还款期限到来之前,陈述自己经济状况,申明自己并非恶意欠款,可以申请延迟还款和利息优惠。具体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尝试: 1)申请往后延迟几天还 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提前几天主动打电话给客服申请延迟几天,一般是可以的。但千万别自己拖延。很多人听网上乱说什么有几天宽限期,这很容易把自己征信弄出问题。 2)申请账单分期 申请账单分期,虽然可以缓解短时间的还款压力,但是,也需要支付分期手续费。适当的账单分期对于提额养卡都是有一定帮助的。账单分期最好拿出30%左右的额度分期,如果分得过低,银行赚不到钱;分得过高,银行会感觉我们没有钱,30%是最好的一个黄金比例! 如果实在短时间资金周转困难,那就多拿点金额分期,可能会多付出一定利息! 3)最低还款 最低还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时间的还款压力。但是,银行是按全额计息,最低还款利息非常高。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这么干。 4)中介代还 找中介代也是目前很多人常用的一种方式。不过这种做法很容被银行降额封卡。小编使用一个自动还款软件,目前使用一切正常,甚至有朋友反应还提额了。 4、最好全额还款并说明 如果由于平时的大意导致忘记还款,发现逾期后一定要尽快全额还款,最好是全额,因为全额还款后打电话给银行说明并非恶意欠款请求消除逾期记录胜算最大。 【使用信用卡,养成这些好习惯,能为自己带来更大便利!】 既然银行不会轻易修改规定,持卡人就需要注意自身的用卡习惯,做到合理、合规用卡: 1)合规办卡: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明晰信用卡条约。 2)按时还款:按时归还信用卡透支额度,尽量不要拖延还款。 3)坚决不要有恶意透支想法:切莫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否则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4)及时告知:当个人信息变动,及时告知银行变更,假如不再使用信用卡,也要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四、信用卡逾期不良信用记录什么时候会消除? 1、通过个人信用异议申请消除不良信用记录。 由于系统问题或是其他元,非本人恶意欠款的,可以通过个人信用异议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修改申请15个工作日即可办。异议申请需要本人或委托人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提出。征信中心或商业银行在接受异议申请后,会立即进行核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到规定的15个工作日后,可以到当地的人民银行领取回复函。 2、一般情况下,五年后才会清楚。 《征信管理条例》第三章第16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题可以对不良信息做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 不归还,还会继续上涨的呢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南昌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