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扣多少分

交通肇事 2023-03-13 06:4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驾驶机动车撞车肇事后逃逸的,需要扣十二分。一般的轻微事故,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扣十二分。但如果造成交通事故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法律依据:驾驶机动车撞车肇事后逃逸的,需要扣十二分。一般的轻微事故,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扣十二分。但如果造成交通事故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六十五条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附件4)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一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 一、交通肇事逃逸扣多少分
    1、交通肇事逃逸扣12分。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二、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身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 一、肇事逃逸会扣分多少
    1、肇事逃逸会扣分多少需根据具体的肇事性质认定,分析如下:
    (1)因肇事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2)因肇事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
    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七条
    根据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分、9分、6分、3分、1分。
    第八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三)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四)驾驶校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二十以上,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百以上的;
    (五)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以上,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六)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七)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
    二、不构成肇事逃逸的会扣多少分
    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扣12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石家庄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