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供养亲属抚恤金的领取对配偶年龄有要求吗

其他 2023-12-25 16:2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需要达到退休年龄或者没有劳动能力
  • 领抚恤金是否有年龄限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享受死亡抚恤金就有年龄限制。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发给的费用。工人、职员因工死亡时,按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人数,每月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至受供养人失去受供养的条件为止。
    法律规定,对于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一般是本人二十个月的基本工资。
    对于因病死亡的抚恤金,通常是本人十个月的基本工资。对于生活困难的补助费,非农户一个人会补助二百一十元,二人以上的每人补助一百九。
    农村户口的一人一月会补助一百七十元,对于两个人以上的,会补助每人每月一百五十元。法律依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四条 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三条 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 法律分析:抚恤金领取的顺序:父母、配偶、子女、依靠其生活的未成年的弟妹和抚养人。
    1、父母或抚养人,配偶的,各发一半;
    2、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
    3、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
    4、无父母或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
    5、无父母或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以下弟妹;
    6、无上述亲属。法律依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 第二条 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基数调整为:
    (一)工作人员。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二)离退休人员。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享受的基本离退休费,即离退休时计发的基本离退休费和离退休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离退休费之和。
  • 法律分析:供养亲属抚恤金分为两种情况。
    1、对于供养孩子的抚恤金。是要把孩子抚养成人,也就是供养到18岁就可以了。
    2、对于家里老人的抚恤金。如果老人未满60岁的,那么供养时间为20年;
    一般来说在60周岁以上的话,年龄每增加一岁,这个时间就会减少一年的;如果超过75周岁,那么抚恤时长就为五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
    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保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4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