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

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1-04办案流程

导读: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

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有哪些

财产保全从实质上来讲是一种强制措施,是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干涉。因此财产保全程序需要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那么,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有哪些?财产保全期限有多久?法律快车小编将在下文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一、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中对财产保全的期限做了规定:

1、第九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2、第九十三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根据上述规定,财产保全的裁定时间是48小时,诉前财产保全的期限是15天。对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二、财产保全的范围

财产保全的作用是,防止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处分有争议标的物或者处分判决生效后用以执行的财产,以防止纠纷扩大,并保障生效判决得到执行。但是,如果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当,会给当事人财产权和人身权造成损害。例如,对当事人的银行存款全部予以冻结,超出申请人请求的范围,会使对方当事人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认为,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执的财产,或者被告的财产,对案外人的财产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也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或者不能超过争议财产的价额。采取保全措施,只能在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范围内,才能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也避免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财产保全的解除

财产保全的解除条件是:

1.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2.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未起诉的;

3.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的。

《民事诉讼法》对于财产保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民事诉讼法》就是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应该对财产保全的相关法条进行了解,保证财产保全的顺利进行。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您咨询法律快车的在线律师。

阅读200
点赞300
查看全文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10,592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相关百科文章阅读
民事诉讼费用包括哪些

民事诉讼费用包括哪些

办案流程2022-11-20

听证会公告要提前多久发出?

听证会公告要提前多久发出?

办案流程2020-11-04

听证会后什么时间裁定

听证会后什么时间裁定

办案流程2020-11-04

北京律师推荐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01:36

担保人配偶的财产可以执行吗

视频14432次观看

00:52

离婚抵押贷款如何续贷

语音8906次收听

离婚后财产分割有时间限制吗

图文5114次阅读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范本

案例

解除诉前财产保全有什么条件

文集

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问答
离婚分割财产有时间限制吗
财产保全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诉讼保全担保规定
交通事故财产保全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交通事故后财产保全需要哪些条件?
已经到底了

没找到满意法律百科知识,您可以在线咨询

法律快车 > 法律百科 > 诉讼仲裁文章 >办案流程文章 >财产保全期限法律依据有哪些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