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

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的要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04受理范围

导读:1、违法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2、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3、行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统称为“过错”。

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的要件是什么?

关于违法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不同的性质要受到不同的制裁,但是认定是否属于违法行为不能凭空认定,需要达到违法行为的认定要件才可以,行政违法行为作为最常见的违法行为之一,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件。

一、行政违法行为的概念

1、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2、行政违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违法仅指行政主体的违法,广义的行政违法还包括行政相对人违法。我们采用狭义说。据此,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依法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二、行政违法行为的特征

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主体身份或以行政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首先,行政违法具有违法性,它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侵害了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行政违法在性质上属于一般违法,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3、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三、行政违法行为认定的构成要件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条,且这四条必须同时具备

1、违法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为人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违法的前提。只有行政主体的行为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非行政主体的行为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管理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某一行政主体负有的法定义务,并不一定适用其它行政主体。因此要确定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违法,必须首先确定其是否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

3、行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如果行政主体负有法定义务,那么没有履行或者承担这项义务的时候,才能构成行政违法。也就是说,必须存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是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统称为“过错”。

而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需要满足的几个方面的构成要件,例如行政主体是造成违法行为的主体、行为人有相关的法定行为但是没有履行等等,达到这些构成要件的就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和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阅读200
点赞300
查看全文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11,432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相关百科文章阅读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哪些?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哪些?

受理范围2020-11-04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如何行使?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如何行使?

受理范围2020-11-04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是怎样的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是怎样的

受理范围2020-11-04

北京律师推荐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01:29

行政行为违法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视频14114次观看

00:50

公安机关可以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哪些

语音10869次收听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区别

图文5622次阅读

犯罪构成的主体要件有何特征?

案例

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文集

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问答
刑事赔偿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撤销行政行为 是否赔偿
行政行为违法赔偿内容是哪些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点
已经到底了

没找到满意法律百科知识,您可以在线咨询

法律快车 > 法律百科 > 诉讼仲裁文章 >受理范围文章 >行政违法行为的认定的要件是什么?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