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详情

公益诉讼

发布时间:2015-02-05 15:03:49浏览量:621

  公益诉讼,顾名思义,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而提起的诉讼,是指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公益诉讼定义的不同观点

  于公益诉讼的定义,一种认为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广义说”。

  “广义说”中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他人利益是指“不特定的他人利益”。

  与广义说相对应,有人认为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权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狭义说”。

  某教授认为:公益诉讼针对的行为损害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没有直接损害原告的利益,因而与起诉人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所谓“没有直接损害”一语,在这里要作狭义的解释,只是指没有“直接损害。当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最终是要损害个人的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有天然的联系。

  大多数观点认为能够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包括一般民众、社会团体和检察机关。

  值得探讨的是具备什么条件的个人和团体才是正当当事人,或者才是当事人适格。从公益诉讼的目的和性质看,似乎不应该施加过严格的限制,但是出于对滥讼的担心,要求对当事人以一定的标准做适当的防范控制。由于公益诉讼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且个人在诉讼中承担相关诉讼负担的能力有限,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相对较弱,而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组织对于推动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益性组织是以促进和保护公共利益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例如消费者协会、残疾人协会、少年儿童保护组织、动物保护组织以及公益性的律师事务所。由于公益性组织是为了推动和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因此它们对相关公共利益更为关注,可以成为公益诉讼的积极推动者。

  因此,符合法定条件并符合本身章程目的的团体,应当具有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25622

今日律师解答:3020

百科法律条文
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899浏览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 951浏览
盗窃罪立案标准 947浏览
抚养费标准 612浏览
酒驾标准 37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