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详情

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0-11-25 17:05:30浏览量:306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关键是依法行政;前提是有法可依;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第三,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国的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6026

今日律师解答:582

百科法律条文
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619浏览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 710浏览
最低工资标准 574浏览
酒驾标准 883浏览
工伤赔偿标准 165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