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机关算尽反误了自己--"蛇皮骗局"破产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27 05:26
人浏览
自以为骗局布设得天衣无缝,但机关算尽,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作聪明的“蛇皮骗局”导演段建钢及其同伙最终难逃法网。

  一

  骗局的起因要追溯到1998年一次错误的投资。当时青岛一家工艺公司正为1995年被骗购进的26万余条陈年本色蛇皮而犯愁时,青岛保税区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建钢得知消息后,自以为拣到了便宜货,以50万元价格购进了这批蛇皮。

  随后,段建钢很快将蛇皮换了新包装,并亲自赴广州购买了5万元的新鲜彩色蛇皮,混入其他蛇皮中,打算以次充好,蒙混过关。但段某万万没有想到,尽管经过重重包装却仍然没有人愿意接手这批烫手货。段建钢只能眼看着200余箱蛇皮在仓库中变质腐烂。

  随着时间拖长,蛇皮的质量越变越差,段建钢心中焦急万分。1999年底,在结识了一家进出口公司退养职工王某后不久,段便迫不及待地谎称自己有蛇皮货源,香港买主已联系妥当,利润相当可观,希望由该公司代理出口。

  为骗取信任,段打电话找到曾有过生意来往的浙江省金华市果品商人金锡桥,让金冒充货主,以果品公司的名义销售蛇皮。由于被许以厚利,金锡桥同意,并在段的授意下,与这家进出口公司通过传真签订了价值230万元的代理出口蛇皮合同。

  “卖家”这边安排好后,段建钢又马不停蹄开始寻找“香港买方”,于是香港商人赵某进入了他的视线。2000年1月6日,赵某以买方代表身份出现在青岛栈桥宾馆,与段建钢等人当着进出口公司工作人员的面演了一出好戏。赵按照段提供的箱号,作秀般地“抽验”了其中四箱,均为南方优质彩色蛇皮,遂假称满意蛇皮质量,答应回港后尽快开出信用证。但之后由于港商允诺的信用证迟迟未到,而段建钢又急于拿到合同约定的预付款,该进出口公司遂生疑窦,坚持在未见信用证前不能预付货款。段、金二人担心时间一长骗局败露,只得草草收场,将蛇皮运走。

  二

  出师不利,段建钢没有就此收手。他继续四处编造谎言,称“因手头没有资金,欲寻找出口蛇皮的合作伙伴”,以期尽快将蛇皮脱手。

  2000年5月,经过段建钢的一番鼓动,青岛的一家公司认为这笔生意利润丰厚,便同意合作。金锡桥再次冒充货主,以自己所承包的公司的名义签订了总货值近360万元的蛇皮购销合同,随后段建钢与公司会计一起赶往仓库将蛇皮再次换箱,逐箱贴上事先准备好的编号白纸条。但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除了在合同中提前约定了预付30%货款的支付日期,为使骗局更加逼真,段建钢还专门租了一辆挂浙江牌照的运输车将蛇皮拉到该公司的仓库,以便让买家相信蛇皮的确是金锡桥从浙江远道运来。

  与上次相同,被段建钢称作购货客商的韩国人金某于当月24日入住华侨国际饭店,26日“货主”金锡桥也赶到青岛,在这家公司的仓库里再次演了一出验货的闹剧,四箱蛇皮打开后果然还是清一色的彩色蛇皮。韩国人金某佯装对货物非常满意,承诺回国后马上开出信用证。

  验货3天后,该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预付款100万元汇票交给金锡桥,然而此后再未收到信用证。最初,该公司以为价值数百万元的货物在自己手中,货主迟早要上门讨要,可是不仅买方韩国商人、卖方金锡桥都再未露过面之外,连中间人段建钢也百般推辞。

  该公司怀疑被骗,于是聘请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该批蛇皮进行全面检验,发现蛇皮已遭虫蛀、变质,质量严重不合格,后经青岛市涉案物品价值认定中心认定,该批蛇皮价值仅为人民币73692元。

  三

  2001年5月底,段建钢、金锡桥二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发后,经查发现由金锡桥带回浙江的100万元,其中66万元被用于为自己公司偿还贷款,其余34万元则分两次转交到段建钢所在的公司。

  日前,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对被告单位青岛保税区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判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对被告人段建钢、金锡桥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及30万元,同时,因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单位及被告人金锡桥还被判连带赔偿被骗公司经济损失本、息共计人民币106万余元。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