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售楼员成“内鬼”倒卖业主信息 每户收取12.5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28 04:01
人浏览

  刚刚买了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如影随形,让业主烦不胜烦。这些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原来,楼盘的销售人员通过倒卖业主的个人信息资料,从中获利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装修业从楼盘销售人员处购买业主信息也成了该行业中的一个“潜规则”。

  线人带路 记者全城寻线索

  最近,成都某装修公司的老板王先生异常郁闷,原因是公司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一笔业务成交了。而和他一墙相隔的另一家装修公司,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业务。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一番明察暗访,他终于发现,原来这家装修公司和很多楼盘的售楼部有“合作”,对方会不定期地向该公司提供业主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业主的信息可以随便买卖?”带着这样的疑问,王先生与本报记者来到西三环路一带的部分楼盘,希望发现买卖业主个人信息的线索,但一连几天下来都一无所获。难道那家装修公司的业务不是从买卖业主信息中得来的?不死心的王先生带着记者继续奔波。终于,在北三环二段附近的某楼盘售楼部,记者有了意外的收获。

  “内鬼”现身

  答应提供80户信息

  “现在名单怎么卖的?名单不卖,我们不卖名单。”在位于北三环路二段的某楼盘售楼部,当王先生提出有意购买业主信息时,一位销售人员明确拒绝。不过,正当记者跟着王先生准备离开时,另外一名销售人员却称可以等到6月份交房时再前往购买。最后,一位自称姓黄的销售人员将记者带到了售楼部外面,并承诺“8月份交房时就可购买业主名单”。当王先生提出先购买100户业主的名单并与黄某交涉后,黄某答应将整理好的名单以80户1000元的价格成交。

  交易成功

  每户价格12.5元

  3月24日晚上9时许,记者如约来到马鞍路小学附近。几分钟后,黄某交给了记者一份该楼盘的手写业主名单,该名单上详细记录了该楼盘80位业主的个人信息,包括业主的姓名、电话、房屋户型、房屋面积和门牌号等。记者支付了黄某1000元钱后,拿到了这80户业主的个人信息。记者发现,这些个人信息的价格已经被卖到了12.5元/户。

  业主惊呼 我还给了信息保密费

  3月27日,记者在郫县犀浦镇的一条街上见到了名单上的业主之一李女士。在仔细检查完记者出示的相关证件后,她才认真地查看那份业主名单。当她看到自己的信息在名单上被一一列出来后,既气愤又担忧,连连表示“卖房子的把这些信息卖出来后,肯定很担心,太没安全感了!”[page]

  随后,记者在西南交大南门见到了名单上的业主闫先生。在确认了记者的真实身份后,依然不相信的他还拿出手机翻出一条短信交给记者阅读。记者惊讶地发现,这条短信是售楼部出售业主信息的黄某发的,短信的大致内容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记者给业主打电话核对个人信息,大家千万不要相信。但是,当闫先生核对并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的确被卖出来后,气愤地连声表示“太不地道了”。他告诉记者,当时买房子时他还单独给了销售人员黄某一笔“个人信息保密费”。

  业内揭秘

  只要肯出钱信息就相当详细

  “被卖出来的信息非常详细,这些信息卖上几万、十来万都不成问题。而且楼盘的档次越高,被卖出来的业主资料价格也就越高。”成都装修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就有楼盘开始出售业主的个人信息,售楼部出售业主信息早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只要肯出钱,个人信息要多详细就有多详细。”这位人士表示,随着装修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面上几乎没有一家装修公司不买业主个人信息。除了售楼部,个人信息还可以从物管、银行、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环节泄露出来,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像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

  律师说法

  倒卖个人信息最高判3年

  成都某律师事务所黄律师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刑法修正案(七)》已经获得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七)》中明确表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