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宜家驱逐代购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15 16:02
人浏览

  偌大的宜家,却难容少数几个消费者,这究竟是为什么?宜家认为这些人并非普通消费者,很可能是扰乱市场正常经营低价兜售宜家商品的“不良分子”。然而,这部分消费者却声称,自己做的只是网络代购生意,并不妨碍宜家的正常经营。或许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宜家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服务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郭素凡 法治周末记者 廉颖婷

  日前,曾经红火的宜家代购遭遇“寒冬”。北京上海两地的宜家接连发生代购被拒绝入场的事件。

  几个兼职做宜家代购的大学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们买东西被保安催促“赶紧结账,赶紧走”,感觉作为消费者无法正常购物,而自己也是以商场价格来购物,不明白为什么受到如此特殊待遇。

  北京另一位做代购的张小姐,在淘宝上开有自己的宜家代购网店,专门发货到没有宜家的地区,她说现在自己即使不开货车,开小车进入宜家地下车库都会遭到各种理由阻拦。

  无独有偶,在上海同样发生了宜家对代购者“拒售”的事情,据了解,在网上经营代购业务的玉女士因春节后多次大量采购货物,被列入上海宜家的“黑名单”。

  对此,宜家上海商场市场部经理黄一敏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宜家在中国只有门店销售渠道,宜家门店销售出去的产品经任何其他渠道进行再销售都是不合规的。

  然而,宜家的“拒售”行为被一些专家认为并不符合法律,并且涉嫌消费歧视。而对宜家来说,清除代购背后的利益原因也变得若隐若现。

  代购链条形成

  潘先生在北京经营一家快递公司,其中一项业务是提供宜家代购服务,同时他们在百度有啊也开通了专门从事宜家代购的网站。据潘先生介绍,像他这样从事宜家代购的“同行”不在少数。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宜家代购”几个字,随意就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提供专业宜家代购服务,其中百度有啊显示有6790件“宜家代购”相关商品,而其余的拍拍网、淘宝网同样有不少卖家提供代购服务,所涉及的物品大到家具沙发,小到锅碗、饰品,俨然成为一种职业。更有一个代购网声称“只要宜家卖场里有的,只要是您喜欢的,不管您的距离多远,不管您选购的商品是什么,我们都将以及时、准确、专业的服务将你喜欢的宜家产品送到您的手中”。

  一位自称“老宜家”的淘宝网代购者林小姐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一直非常喜欢宜家的产品,有很多外地的年轻白领也很喜欢,可是自从宜家进入中国以来,只有少数大城市开有门店。很多中小城市的消费者都没有办法便捷地买到宜家产品,如果亲自去宜家购买,交通和食宿成本又太高,让人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所以宜家产品在网络上有很大需求。

  宜家是北欧的著名家居品牌,以“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为经营宗旨,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在宜家尚未进驻的城市,不少人不惜舟车劳顿前往宜家淘货,因此也催生了“宜家代购”这一新兴职业。

  记者从林小姐处了解到,通常买家选中宜家商品之后,会把商品名称、数量、颜色以及规格记下,并联系代购者,代购人员在确认订单后会计算商品金额,然后收取一定的代购费和运费,在付款后,代购者发货给买家。这一过程和现在网络上普遍的电子商务没有区别。

  而潘先生更是强调,“我们公司不收代购费,只收托运费”,他们在网上接受外地客户的委托,给他们提货、打包并发货。

  即便是代购者之间也还是有很大竞争的,林小姐向记者坦言。

  而这些代购者在宜家的购买量也相当大,“我一个月在宜家的购买额不低于20万元”,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提供宜家代购服务也已经有两年了。

  面对这么大的走货量,作为商家的宜家应该感到开心,然而宜家却陷入了另一种困扰,作出另外的选择。

  清除代购引纠纷

  潘先生说,5月30日下午,他曾和妻子赵女士及表弟一起去宜家购物,卖场保安以收取保护费为由阻止他们进入商场购物。结果双方发生冲突,潘先生三人分别遭受不同程度人身伤害。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保护费,”潘先生说,后经“110”报警,公安局对这几个保安人员作出了行政拘留并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后,潘先生和妻子再去宜家商场购物,车就被拦在外面不能下地下停车场,妻子赵女士对此表示无奈:“我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购物,为什么就不能进入商场?”

  潘先生将在宜家与保安冲突和被“拒进”商场的情况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要求宜家不再有“拒进”现象。

  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经被允许进入宜家购物了,但是车子停到地下停车厂去还是会受到“暗中阻挠”,而他的妻子赵女士7月3日在宜家购物时,坐在宜家沙发上竟然有宜家工作人员前来给她拍照,又引起一阵骚乱。

  “为什么要给我拍照?这明显就是伤害了我作为一个正当消费者的权利,”赵女士气愤地说道,与拍照的工作人员理论没有任何结果,“照片还是被拍了”。

  “他们说到底还是想清除代购,”潘先生无奈地说,“比如他们不让我的车下地库,我就只能停到距离大门50米开外的路边,而我一次要买7万多元的东西,特别是宜家的玻璃瓶等小东西,一个一个搬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明摆着,这个代购的活儿干不下去了”。

  而在黄一敏看来,实际上被拒绝入场的顾客不是因为大规模采购,而是因为其有在宜家进行提供“黑车”服务才被“请”出场。

  记者也注意到,近几个月北京宜家商场门口就突然多了一排保安,将黑车阻拦在商场外面。过去在卖场内的提货区,经常会有宜家外的“送货员”与顾客讨价还价,而现在这种送货服务几乎没有了。

  而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最担心的就是过两天宜家商场又以“清除黑车”的名义将自己赶出去,黑车是无营业执照、不要交税的那些车,而我们真正做代购服务的都没有黑车。

  即便不是黑车,在宜家看来,代购显然也给商场带来了困扰。黄一敏告诉记者,不少代购者会对商场里正在购物的其他消费者表示自己能够出售更加便宜的产品,并保证是宜家正品,这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商场的正常运营。

  宜家还对一些代购者的“二次买卖”表示不满,因为通常在宜家搞活动时,代购者会批量购买这种特价商品,然后在网络上抬高价格销售,从中获得差价。而批量购买通常让正常来消费的购买者抢不到货。

  据宜家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特价商品走货很快,一些人确实批量买走,比如特价的被套,紧俏的颜色往往很快就断货了,一般消费者要买就要等到下个进货周期。

  黄一敏说,宜家在中国只有门店销售渠道,宜家门店销售出去的产品经任何其他渠道进行再销售都是不合规的,没有经过宜家的授权是不可以销售宜家产品的。

  清除背后的利益竞争

  然而无论如何,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看来,宜家拒绝代购进入购买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作为商场应该向不特定的人群出售自己的商品,不论对方是以什么目的前来购买。

  北京律师罗少华解释,代购是委托人和代购者之间达成的协议,与宜家商场无关,宜家不能以此为理由拒绝消费者购买。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也认为,代购、团购、开网店,只要是按照规矩来购买,商场就应该提供服务,“理论上经营者不能选择消费者,这涉嫌消费歧视”。

  表面看起来,庞大的代购者实际上拓展了宜家的销售渠道。宜家在中国的店面数量有限,仅在北京、上海、沈阳等8个一二线城市有店面。

  事实上,宜家中国的官网也提供购物服务,但相较于淘宝网等网站来说,其官网销售的力量远不及淘宝。

  潘先生告诉记者,宜家指定送货的宅急送价格太昂贵,比如购买12000元的物品送到西藏去,要收近7000多元的费用,而在他这里只需要2000多元。

  对于比宜家少一半的托运费,潘先生表示自己仍然有赚头,而自己赚的就是托运费。

  潘先生的公司目前已经有500多个全国各地的固定客户,包括外地的个人和零售商甚至代购商,这部分客户对宜家来说,则意味着流失。

  对于服务上的竞争,潘先生承认宜家确实受到了威胁,但是他认为也不能就此进行垄断,自己走的也是正当的委托代理关系。

  邱宝昌告诉记者,代购的大量存在可能反映出宜家在服务,尤其是外地销售服务上的欠缺,宜家应该做的是拓展自己的服务渠道,而不是打击代购者,因为这缺乏法律依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