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以冒名顶替上大学实施敲诈 大学新生冷静报警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14 19:45
人浏览
大学校园里,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忽然接到莫名的电话或者短信,内容竟然是:“你是冒名顶替他人上学,如不想被告发,就支付1.5万元”,还有的甚至在校园的公示栏内发现了布告,布告内容和电话、短信内容如出一辙,这是怎么回事?大学新生并没有惊慌,而是冷静选择了报警,不久,公安机关就抓获了两名企图利用大学新生刚到大学社会经验不足而进行敲诈的嫌疑人。6月15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敲诈未遂的被告人麻威震和张海岭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2010年11月9日,刚刚进入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就读的大学生张某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一个阴沉的声音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你是冒名顶替他人上的大学,如不想被告发,就支付1.5万元” 张某以为是同学开玩笑,就挂了电话。没想到没过多久,自己的手机就接到了一条短信,内容和电话中陌生人说的一样,张某这才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一打听,学校里的同学徐某、史某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或短信,三人商议决定不予理睬。可是没过几天,学校里公示栏内出现了布告,布告内容和电话、短信内容如出一辙,上面还有张某等人的名字。张某等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接待的民警告诉他们,南阳市另一所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大学新生朱某、刘某和左某等人也报了案,反映的情况和他们一样,敲诈人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也一样,应该是一伙人所为。公安机关随后在大学生的配合下将实施敲诈的麻威震、张海岭二人抓获。   经审讯,麻威震、张海岭二人交代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过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新闻,想着这是一条发财的捷径,考虑到才入学的大学新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得手,二人就商定用“广泛撒网”的办法先收集新入学大学生的信息,再实施要挟敲诈,如果能正好碰上一个冒名顶替的大学生或者有一个胆小怕事不想惹麻烦,就可以发一笔横财。二人预谋后先后多次窜至这两所大学,通过聊天等方式收集到了刚刚入校的张某六人的姓名、电话等信息,然后以“你是冒名顶替他人上学”为由,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粘贴布告等手段分别向张某、徐某、史某、朱某、刘某每人敲诈现金1.5万元,向左某敲诈现金2万元。因及时报警,二人敲诈未遂。   法院认为,被告人麻威震、张海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要挟手段勒索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麻威震、张海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依法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二人认罪,可以酌定从轻处罚;二人系偶发犯罪,能认罪悔罪,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遂作出上述判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