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害人儿媳是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15 21:58
人浏览

正文:
案情:

李某与婆婆张某关系恶劣,长期虐待张某,少食少餐,居住偏屋,有病不予医治不照料,导致张某腿脚风湿严重,胃病严重。2003年10月丈夫外出打工后,李某变本加厉,致使张不堪忍受虐待离家出走,李对此听之任之。后在外出回乡的同村人口中得知张流落他乡已染病身亡。

分歧:

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送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对该案的定性发生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犯虐待罪、遗弃罪,应两罪并罚。理由是李某主观上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客观上有衣食住方面的虐待事实存在。在张某出走过程中未尽寻找之义务,也未派人打听或采取措施,对张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这是遗弃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应将两罪并罚从重处罚李某的恶劣行为。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应对李某定虐待罪和故意杀罪。理由是李某行为构成虐待罪是肯定的,但张某离家出走染病身亡应为李某的不作为故意-行为导致。因为张某已75岁,又体弱病缠,李某应预见到张某出走的严重后果,但其却放任不管,导致婆婆身亡。应负故意-罪之责。

由于虐待罪主观上表现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精神上的摧残、折磨,因此由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由于家庭纠纷而动辄打骂的行为,不应以虐待罪论处。基于同样的理由,行为人有意识地造成被害人伤害或死亡的行为,不构成虐待罪,而是伤害罪或-罪。但是,在情节恶劣的虐待过程中,其中有一次杀害或-故意而实施伤害或-行为的,就构成虐待罪与伤害或-罪,实行数罪并罚。

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不愿意履行抚养义务;而故意-罪的行为人则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遗弃罪的行为并不是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而故意-罪的行为则是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例如,行为人将婴儿置于行人较多的地方或有关机关的大门口的,只能认定为遗弃罪。反之,行为人将婴儿置于无人的地方,将行动艰难的老人带往悬崖边上扔下不管的,则应认定为故意-罪。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本案中李某虐待婆婆和对其的出走放任不管都是为逃避抚养义务,并不存在故意-的犯罪意念,所以应认定为虐待罪和遗弃罪两罪并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