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6 09:59
人浏览
导读: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具体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是当事人超过这个时效没有起诉的,则对方获得抗辩权。

  一、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离婚后财产分割对方不给怎么办

  法律快车提醒您,离婚后财产分割对方不给的处理如下:

  1.如果一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存款等;

  3.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如果男方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三、婚后财产分割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1.共同财产的证据:

  (1)涉及房产的证据。商品房可提供房屋所有权证书;农村自建房可提供宅基地使用证。

  (2)涉及动产的证据。如汽车、冰箱、电视剧等一般都属于婚后财产,采取实物分割或变价补偿等方式平均分割。

  2.个人财产的证据。法律快车提醒您,当事人可以提交以下证据证明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1)财产是婚前取得的证据;

  (2)医疗费、生活补助费是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证据;

  (3)财产明确归一方所有的遗嘱或赠与合同;

  (4)物品属于一方专用的证据;

  (5)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偿金、医疗补助费;

  (6)其他情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