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美的"骗补"牵出"造假案" 监管漏洞亟需弥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7 07:29
人浏览

  近日,有关国家统计局进驻美的电器,对其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中大肆“虚能骗补”展开调查的新闻在网络上疯传。而记者在社区走访过程中,发现在销售过程中,美的“骗补”的痕迹不绝于缕,监管漏洞客观存在,不少业内专家据呼吁,节能补贴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惩钻政策空子的不法企业同时,也应当严堵监控漏洞。

  谁动了我的补贴?

  “当时我家买空调的时候,他们没跟我说什么节能补贴的事。我们因为是第一次买房买家电,这些事也不懂啊!”家住市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曲先生告诉记者,“调查人员来我家询问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地址被人偷梁换柱了。

  “我是后来才知道家里的空调根本不是什么1级能效,而是3级的。”与曲先生家住同一小区的吴女士愤愤不平,“从1级到3级,能效差了那么多,这几个月下来得多用了好多电啊!这样的企业真是太没责任感了,以后再也不买了!”

  美的“骗补”8.4亿

  根据记者获得的信息,这两位市民的遭遇在本市并非个案。美的空调等涉嫌“骗补”的企业就是靠着蓄意伪造虚假信息、修改能效等级等方式,并瞅准了国家在发放能效补贴过程中存在监督不足的情况,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获得6.26亿元,如果加上2009年的补贴,这一数字要达到8.4亿元!而正是凭借着“天上掉下的馅饼”,美的在近日向公众交出了一份华丽的成绩单。

  而在骗补门事件曝光以后,美的方面仍采取了如“回购门”“紫砂门”之时的相同反应。记者曾就此事多次致电美的方面相关负责人,但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家电专家表示:“骗补已经成为空调行业的潜规则,其实像美的这样的骗补行为之所以发生,除了美的自身缺乏自律,唯利是图外,缺乏监管则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客观原因。”

  监管漏洞亟需弥补

  “家电行业监管漏洞的存在是客观现象,弥补漏洞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难度。譬如空调虚标能效的检测,产品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耐热耐燃等问题的检测,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漏洞客观存在,而空调企业主动“捡漏”则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审计署相关部门此次介入调查,美的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美的:造假事件回顾

  2009年7月27日,卫生部发布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监督管理公告,曝光包括美的等品牌不合格水质处理器,这些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浸泡试验菌落总数超标。菌落超标会引起腹泻,严重超标可能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损伤。


  

  2010年1月,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小家电商品质量监测结果,美的集团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不合格被曝光。不合格项目为:机械强度、结构、输入功率和电流、稳定性和机械危险、耐热和耐燃、标志和说明、非正常工作、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2010年1月,甘肃省质监局发布家具、电热器具等12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报告,“美的”位列不合格名单中。“美的”的NSB-90五洲取暖器在监检中被发现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及外部软缆和软线、接地措施等多项不合格,因此被鉴定为不合格产品。

  2010年5月,养生紫砂煲造假再次被曝光,面对种种造假的事实,美的居然还在每年发布一次的社会责任书当中,大肆宣扬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做的贡献。高举“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的贯彻落实造假战略方针,紧密团结在以造假为核心的发展路线周围,早日实现企业上线共同造假。

  2010年9月,日前财政部经建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联合开展的“关于高效节能空调年度推广情况专项核查”发现,美的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过程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嫌疑,在抽查的7928台中,仅能确认150台。粗略统计,仅此一项美的就从国家相关部门骗走补贴8.4亿元。目前国家审计署相关部门已对此事展开深入调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