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AIG:从“猎手”到“猎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2 06:14
人浏览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业中恐怕没有哪家公司登上新闻头条的频率能够超过美国国际集团(AIG)。这家曾经在业内首屈一指的保险巨擘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度濒临破产,并不得不接受美国政府提供的资金救助。迄今为止,AIG从白宫领走的救助金已经高达1800多亿美元,成为后者最大的帮扶对象。

  为了偿还这笔巨额债务,AIG现在开始以出售资产的方式进行筹资。过去两周,该公司接连宣布两笔重大交易,其在亚洲的寿险业务分支部门友邦保险,以及在美寿险业务机构——美国人寿(601628,股吧)(Alico)的海外业务眼下均已易主,而在台湾的子公司南山人寿的出售交易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从昔日不断追求产品创新和业务扩张的“猎人”,到如今被竞争对手争相抢食的“猎物”,AIG的帝国之路在历经顶峰后堕入低谷。而这艘曾经的金融业航母能否在“瘦身”后轻装上阵,驶出困境,甚至再续传奇,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40年铸就保险帝国

  如果从前身美亚保险公司(AAU)成立之时算起,AIG至今已经走过90多个年头。不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行业小卒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AIG是在最近40年里才“发达”起来的。

  1968年,美国商界传奇人物莫里斯·格林伯格接过AIG帅印。这位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美国老兵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开拓精神,而且将独断大胆的经营风格发挥到极致。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保险行业不要指望再有什么创新时,格林伯格坚信“创新是可以做到的”,并不断推动AIG的新险种业务增加——因特网身份被窃险、劫机险、海上油田保险……AIG甚至还领先同行推出黑客保险。

  不止如此,在格林伯格的指挥下,AIG还跳出保险领域,通过收购等方式将业务范围扩展至金融服务、退休金储蓄及资产管理等,在各个领域都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分支机构。同时,AIG的视角也扩展至世界各个角落。在鼎盛时期AIG业务范围辐射全球135个国家,旗下拥有4300个分支机构,雇员达到10.6万名。

  正是在格林伯格的带领下,AIG的市值在近40年间从3亿美元一路飙升至2500亿美元。巅峰时期公司年净利润曾高达140亿美元,总资产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跻身前十。当时的AIG,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险帝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从飞机租赁到退休基金,从伤亡赔付到债务担保,随着AIG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家保险企业俨然已成为一艘金融业“航母”,以至于一些投资者当时曾指出,由于AIG的业务过于繁杂,已经很难知道公司的增长来自何方。

  正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AIG的增长点在哪里一样,同样也罕有人预见到,造成AIG帝国崩塌的,竟是其旗下规模最小的金融服务机构——总部位于伦敦的AIG财务产品公司(AIGFP)。

  AIGFP成立于1987年,是AIG负责金融产品交易的全资子公司。它类似于对冲基金,专做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最初,AIGFP只经营利率相关的交易,但从1998年起,该公司开始大量购买和发行以次贷为抵押品的债务担保证券(CDO),同时大举介入信用违约互换业务(CDS)。到2005年,AIGFP账面上的CDS交易额已达到5000亿美元,成为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危机爆发前,AIGFP依靠CDS等产品的交易获利颇丰,营收额从1999年7.37亿美元一跃增至2005年的32.6亿美元。不过随着全球流动性泡沫破灭,次贷市场垮台掀起的金融风暴让CDS产品开始出现巨额亏损。由于AIGFP是投资银行而非保险公司,其亏损需由母公司AIG负责,AIGFP一下子从“摇钱树”变成了“财务黑洞”。

  据2007年底的数据,AIG在CDS产品上的担保总额高达5273亿美元。2008年第四季度,AIG创下617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其中近260亿美元来自CDS产品的损失减计。另据一份2009年6月披露的文件显示,AIG持有的名义价值为1926亿美元的CDS投资组合,在截至当年3月31日时公允价值仅为3.93亿美元。

   “太大不能倒”

  如果有一个人至今仍对美国当局出手救助AIG耿耿于怀,他一定是雷曼兄弟的末位CEO富尔德。2008年9月16日,就在放任雷曼兄弟垮台后不到48个小时的时间内,美联储向同样“命悬一线”的AIG提供了85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将后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此后,美国政府又三次注资,总计向AIG提供1823亿美元资金援助,获得该公司80%股权。

  四度出手相救,美国政府这种看似“填黑洞”的选择实属无奈。据不完全统计,AIG在全球约有7400万份保险单,并为总价值3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承保。且相对于雷曼较多的美国境外投资业务,AIG的保险业务几乎遍布美国本土的各个商业领域。用美国银行前CEO刘易斯的话说,如果AIG倒下,美国金融系统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问题。而AIG倒闭可能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令美国实体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正是考虑到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美国政府将AIG列为“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ll)的典型。虽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无数次对AIG的既往表现表示愤怒,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除了出手相救,我们别无选择,否则受波及的不仅是金融体系而是整个美国经济。”

  AIG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财报称,该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亏损89亿美元。AIG同时表示,可能需要美国政府给予更多资助。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对AIG的救助已经无异于一场豪赌,而且,这场赌局似乎从第一次下注开始,就再无收手之日

   壮士断腕觅生机

  由于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自危机爆发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AIG已经更换三位CEO。去年8月,本默切登上AIG帅位,这位曾经的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的走马上任,也被视为奥巴马政府直接插手AIG、清理管理层的标志之一。

  不过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本默切或许正是重塑AIG的最佳人选。此前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成长为全美资产规模最大的寿险公司,而考虑到接受巨额政府贷款的AIG正不断苦思还贷之道以避免化身国有企业,本默切老道的经营和交易经验将无疑为该公司的资产出售等业务有所帮助。

  本默切即位之前,AIG就曾表示将转型为产险为主的保险公司。本默切登上帅位后再度强调,AIG会缩小规模,核心业务将是全球财险、美国人寿和年金。

  本默切确实以实际行动让外界看到了AIG“瘦身”的决心。去年8月刚刚上任不久,该公司就宣布将资产业务部门AIG Investment旗下部分业务出售给由李泽楷控股的盈科拓展全资拥有的香港公司进行管理,整个交易作价5亿美元。此前,AIG已出售旗下加拿大人寿保险业务,以及美国汽车保险业务。

  AIG的“清仓”行动规模自本月开始进一步升级。3月1日,AIG宣布将旗下亚洲寿险业务部门友邦保险(AIA)售予英国保诚集团,交易总值355亿美元。仅一周后,AIG又与大都会人寿达成协定,以155亿美元的价格将美国人寿的非美保险业务售予后者,这也是AIG第二大海外寿险业务。

  除了上述两笔交易,AIG上周还决定通过在公开市场出售的方式,转让集团持有的约14%的再保险公司Transatlantic股份,该交易可给AIG带来约4.94亿美元的收入。去年6月,AIG已经以每股3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超过3000万股Transatlantic公司股票,获得约11亿美元收入。

  眼下,AIG旗下台湾第二大寿险公司南山人寿的标售案正在进行中,中策集团和博智控股以21.46亿美元的报价拔得头筹。不过分析人士怀疑,由于台湾监管部门可能对中策集团和博智金融的资金背景有所怀疑,该笔交易尚存变数。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为止,AIG所有资产出售交易获得的资金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但与1800多亿美元的债务规模相比,这还仅仅是一小部分。而鉴于多数资产出售换来的资金都将用于偿债,再度投入运营的资金少之又少,同时大规模的业务出售也将显著降低公司未来收入,AIG的经营前景不能不让人担忧。选择“断腕”的壮士,到底能否在涅槃后重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