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并购失败之后,友邦或许又要重启上市进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2 07:25
人浏览
一宗看似各得其所的收购交易,最终却以“两败俱伤”而收场。 6月2日,英国保诚集团宣布放弃收购友邦保险,一度被称为保险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结果出人意料地以尴尬的方式收场。保诚集团将为此付出超过4.5亿元经济损失的惨重代价;对于友邦保险而言,不仅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并且错过了香港上市的最佳时机。

  从3月1日AIG宣布以350亿美元出售友邦保险,到6月2日保诚集团宣布准备终止收购计划,3个月内,这起保险业最大并购案一波三折,但最终因价格未谈妥而告吹。知情人士表示,保诚集团降价51亿美元的方案被AIG否决后,这一并购案事实上已经流产。

  “收购友邦保险本为一次绝佳机遇,但自从我们宣布该潜在交易后,市场大幅下调,我们在听取股东对价格的意见后与AIG重新商讨条款。不幸的是,现阶段无法达成共识。”保诚集团主席韩伟民在6月2日发表的声明中有颇多遗憾。

  这本是一段各取所需的好姻缘。今年3月,当友邦保险宣布放弃单独上市计划,并在与保诚集团达成协议后,其对外声明中流露出些许满意——“在考虑了两种皆可行且具有吸引力的方案,包括首次公开募股之后,我们最终决定,向保诚集团出售友邦能够帮助AIG更快地向美国纳税人偿还欠款。 ”而对于保诚集团来说,通过收购友邦保险有助于其实现“以亚洲为重心”的发展战略,一旦收购交易顺利完成,保诚集团有望变成亚洲寿险市场中的领头羊。

  保诚为这场没有成功的并购案付出巨额分手费,代价高昂,将耗费其上年度净利润的65%。但对于友邦保险而言,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而在这场收购案中,友邦保险只是AIG的一枚棋子。知情人士透露,若不是保诚集团半路杀出,友邦保险原本计划今年1季度就在香港上市。 “对于保诚的介入,友邦高层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AIG的出售计划让友邦高层感到措手不及,这或许也可以解释友邦保险在整个出售过程中的沉默表现。 ”

“从AIG处置友邦的过程来看,从开始四处兜售,到不满出价过低改为上市IPO,但在上市准备过程中,保诚却高价接盘,终止其上市打算;如今,并购失败之后,友邦或许又要重启上市进程。 ”  虽然时间成本无法量化计算,但友邦保险已然受到品牌效应和市场规模的双向冲击——营销员流失严重,外部客户的认可度大幅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友邦保险曾经的外资领头羊位置似已不保。今年前4个月,友邦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5.8亿元,与外资头名中意人寿的保费差距高达近9亿元。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