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扩大养老金覆盖面和提高收益应并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3 07:33
人浏览
[导读]:本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一决定的亮点其实有两个,一是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一定补贴。二是,对于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国务院出台的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一个民生大礼包,扩大了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有2000万城镇老人直接受益。不仅如此,那些非从业居民如果愿意参保,也能在缴费方面获得补贴,减轻自己的投保负担。

  近年来,国家在社保方面着力甚多。针对农村居民而言,国家对新农保的投入逐年增多,针对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频繁退保以及流动人口养老的问题,国家在社保资金异地转接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另据报道,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将要纳入我国的社保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国家的投入,我国社保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离实现全民社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近。

  当然,就社保问题本身而言,覆盖面只是问题的一部分。除了覆盖面之外,保险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也很重要。为此,国家在扩大养老金覆盖面的同时,也应在提高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方面更多着力。

  在当前情况下,比较突出的就是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早前已有报道称我国数万亿养老金面临贬值压力,养老金投资年收益率不到2%,这不仅远不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连通货膨胀率都跑不赢。

  如此下去,人们缴纳的养老金,从实际购买力而言只能是逐步贬值。怪不得以前有一些经济学家经过计算,曾信誓旦旦地预言多少年后需要多少钱才能养老,那个数字都是现在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尽管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简单化,甚至包含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