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甄别意外险假保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8 22:45
人浏览

  【事件回顾】

  2009年11月,张辉成立中创信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创建相应网站、设立400部验真热线电话,将自行设计“快乐行行天下·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单”伪装成航意险保单,以3元/张的价格通过快递批发给各省代理商。二级代理商通过分派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指定网站下载打印所需保险条款内容,将假冒航意险的“信息单”以20元/张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从中获利114万元。最近案件已侦破,有38万余人受骗,涉案的虚拟保额1520亿元。

  尽管保险行业的打假行动不断强化,但假保单、假机构还时常横行。近期,青岛破获一起国内最大的航意险假保单诈骗案,让社会为之震惊。在行业监管机构、公安部门联手打假行动之际,作为消费者,如何参与打假,堵截假保单流入市场的通道。消费者加强甄别能力显得异常重要。

  一、火眼金睛,保单设计可识端倪

  保单是投保的凭证,也是索赔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在拿到保单时一定要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与规范性。

  此前的手撕单为假保单提供了生存空间。2009年8月,保监会就曾推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要求意外险销售应实现系统联网电脑出单,禁止手工出单或脱机打印。

  保险机构出据的合法保单都载明有保险公司名称、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保险期间、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免责条款提示等关键内容。

  保险专家提醒,真保单上都自带、印刷有发票代码、流水号、限售地区等信息及字样,而假保单上往往没有此类信息或信息不全,即使有也是用手工打印上去的;真保单上生效时间的标准写法是“年月日时分生效”,而假保单上生效时间写法往往显得有些随意;此外,真保单上往往会公布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以及查询的相应网址,供消费者即时查询,而假保单上却没有。

  同时,消费者购买时应了解保险公司的名称,在网上投保后最好索要票据和保单,并在拿到保单时仔细查看其印章是否清晰。

  二、验明正身,提示短信确认保单生效

  购买意外险后,只要转账成功,预留手机号码将收到投保成功的短信提示。

  近期,假意外险频频现身,特别是假航意险曾让很多人在不知情时吃了哑巴亏。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方便、放心的投保环境,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于2011年10月1日搭建意外险信息平台,并承诺当消费者通过多种形式购买意外险后,向留有手机号码的被保险人发送手机短信提示,使消费者能够在购买保单后10分钟内及时了解自身保障情况。此外,投保的保险公司或是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也会给消费者发送投保相关短信提醒。

  为了验证短信提醒的真实存在性,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在保险公司官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以网上投保、购买卡单等方式进行体验,并收到协会和保险公司发来的如下信息,“您在×××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保单号为×××,保费为×××元,可至www.biabii.org.cn进行查询”等信息。

  保险公司也会及时发送投保提示短信,如“您购买的×××交通意外保障计划已经承保,保单号为×××,恭喜您获得了该保障”。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投保人在购买意外险时应留有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能及时收到辨别保单真假的短信,如果没有收到短信,需要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或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进行核实。

  三、规言举步,验证投保渠道合法性

  线上投保时,消费者要注意去合法的正规网站购买产品,谨防钓鱼网站,线下投保有必要对营销员的身份进行核实。

  有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新增购物类钓鱼网站近40万家,同比增长155%,360安全浏览器和安全卫士拦截购物类钓鱼网站更是高达18.55亿次。

  虽然网销意外险,价格便宜,投保便捷,但消费者不要贸然下单。保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可先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进行详细咨询,并在购买后拨打客服电话或直接进入该公司的官方网站进行保单验证。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后,建议消费者通过联系保险公司在线咨询、拨打保险的客服专线及登录投保公司网站进行网上报案,办理理赔手续等。

  此外,从以往出现保险诈骗的案件来看,有部分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原本就不具备销售资格,而在现实中,投保人在投保时接触最多的恰恰又是保险营销员。对此,保险监管部门要求每一位保险营销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获得展业资格才可开展业务,且在展业时必须佩戴展业证。所以保险专家建议投保人在投保前切忌急于付钱签单,一定要看清营销员是否佩戴展业证,并可登录保监会官方网站核实营销员是否具有展业资格,或者通过营销员所在公司了解其真实情况。

  四、稳操胜算,网络平台查询保单信息

  承保信息查询功能是指消费者在投保后,可登录北京意外险信息平台或保险公司官网查询保单基本信息。

  除了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官网查实保单信息外,目前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也开始开通保单信息平台,与在京各保险公司数据系统对接,给消费者提供短信提醒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保单查询。

  也就是说,正如保险公司官网上专门设置的“意外险信息查询”功能模块一样,只要投保人拿到保单后,登录协会的意外险信息平台,输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证件号码及投保单号,即可查询到与其本人相关的保单基本信息,包括保险产品名称、保单号码、保险费等相关内容,使保险消费者对于投保的基本信息有清晰的认知。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可查询的意外险包括航空旅客人身意外险及其替代产品、乘客人身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对于主险为非意外险,附加险是意外险的保单,暂不能查询)。

  不过,目前投保人主动通过信息平台查询的占比较低,防伪意识并不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在京销售意外险产品的87家保险公司上传保单4015.89万件,涉及被保险人5319.97万人次,仅有6万多人次访问信息平台。

  五、记者观察,意外险平台应求信息及时性

  市场时常曝出耸人听闻的假保单、假机构事件,随之有了意外险信息平台的上线,旨在帮助消费者辨别保单的合法有效性。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保险信息未能及时传输,提醒的短信也时有时无,让意外险信息平台的权威性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从第三方平台的角度,消费者购买意外险后,手机信息也许压根儿就没有进入到保险公司的数据系统;对保险公司而言,又对上传行业信息平台又不够重视或不够及时,甚至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一张短期意外险保单已经过期,投保人还未能在信息平台得到真伪核实的事例时有发生。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就在传递过程中不断弱化。

  “本来是一张真保单,没有收到意外险信息平台的短信,在平台没有查到相关的保单信息,是该相信谁呢?”一位投保人表达了这一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