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广东居民养老金每月仅65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8 23:26
人浏览

  一提起广东,在人们耳边总是会响起《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这两首全国流行的歌曲;而脑海最先显现出的是“鹏城”深圳的高楼林立,“羊城”广州的霓虹繁华。

  一、广东居民养老金水平每月仅65元:挤不进全国前10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目前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24年排名全国第一。而人们提到广东,最先想到的形容词往往是富庶、繁华。但是广东作为全国最富庶的省份,在某些民生保障指标上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只有65块钱。说起这点,广东省一些人大代表都表示,养老金低于海南,广西,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

  广东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为何居民养老金水平,全国前10都挤不进去?广东又将如何补上“短板”?为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4个调研组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大调研。广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社会保障局局长俞雪花说:广东在养老保险覆盖面上位于全国前列,全国要求10年实现全覆盖,广东仅用3年,在2012年就已经实现,但广覆盖低保障,每月五、六十元的标准,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

  俞雪花:这样的低水平的养老是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因为你养不了人家的老,人家买一袋米都不够。虽然广西是中央给百分之百,我们是给一半,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财力不应该比广西低,这个说起来是挺不好意思的。

  城乡居民养老金,从2009年起,连续4年执行全国每月55元的最低标准,今年才增加10元钱达到每月65元,不仅低于江苏、浙江,甚至低于中央财政全额承担的海南和广西。

  俞雪花还注意到:根据统计,去年,广东全省平均养老金达到1821元,比江苏多出19元,但实际上如果不把深圳计算在内,并没有这么高。

  俞雪花:深圳的平均养老金3070元,剔完以后你并没有高多少。第二个,看起来我们比江苏还高,其实它是把江苏的户籍人口全部纳入职工养老,所以拉低了养老的水平,因为所有的户籍人口补15年,本地的老百姓都领养老金、职工养老金,不是顶你65元钱、75元钱。

  二、民生:要有个清晰界定

  据广东省财政厅统计,2008到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公共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超过1.7万亿元,在一般预算支出中的比重,从53.06%提高到65.84%,但受人均财力限制,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保障等某些“底线民生”指标上,保障水平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广东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在全国仅排在第12位。

  广东省人大预算工委副主任黄平在调研时还提出:尽管目前广东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但对民生,要有个清晰的界定。

  黄平:民生支出,我们一算都是都是百分之几几几,多大比例投入民生的。但是有些细的问题算起来,就不能算进去。比如,教育厅的经费支出也算在教育支出里,科技厅的支出也算在科技投入里,卫生厅你也算在民生投入里,现在是行政支出,不是民生支出,我觉得统计上有个差别,有个不准确问题。

  参与调研的民盟广东省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锐忠认为:除了提高标准,在审核上也要加大力度。

  李锐忠:正常接受到这种情况,真正穷的拿不到这个钱,很多都是给这个村、镇及相关部门领导拿去做人情。比如说,这么多年我们搞村民直选,很多都是拿做人情,或者是说拿给他自己的亲戚,真正穷的该给的往往都拿不到。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秀玉介绍:这次“大调研”就是要摸清广东在底线民生上的“短板”,和全国以及其它东部省份的差距。

  林秀玉:我们广东有一些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发达地区的水平,主要要搞清楚,我们哪些是滞后的,现在这个底线、这个保障到哪个度。

  三、广东将展开为期一个多月调研:测算保障底线民生所需资金

  问题也许好找,但是找到问题之后又将如何解决?哪里才是症结的关键?如何才能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的惠及百姓?这次大调研的另一个内容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至2020)》,把基本公共服务细化为8大项,其中像教育,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等都和民生紧密相关,实施4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群众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成效并不一致。有的地级市,均等化系数在全省排位第5,公众满意度得分却排在第20位。

  广东省社会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主要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并不完全吻合,设计基本公共服务投向时,没有充分了解公众最真实的需求。

  丁力:我感觉均等化有三个层面的东西,第一个是区域的均衡问题,在财政的体制改革上,这个问题必须要促动,广州目前的情况是特有钱和特没钱。第二个是城乡,第三个是本地人和外地人。我认为这三个东西的均等化必须放到意识日程上来,这才是回应了老百姓的呼声。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指标怎么样平衡,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核心问题,甚至我个人认为,这种指标本来不应该平衡,应该按照老百姓的需要来。江门的局长讲的,养老这么一点说实在的真是说不出去,像这样的是不是可以多花一点钱。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也认为:通过调研,关键是测算出广东保障底线民生所需的财政资金。通过人大监督,在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时,把更多新增资金和可以调整的资金更多投放到民生领域上。同时,为人大参与财政预算编制,提前进行预算监督“探路”。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林秀玉表示:通过调研,将对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前修改、完善意见。

  另外,这次在调研方式上也推出新举措,除了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特定保障群体意见,邀请第三方机制参与调研外,还将借助网络,发放网上问卷广泛搜集民意,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广东省委,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考依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