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存钱玩“变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4 20:24
人浏览
你到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时,是否会遇到工作人员向你推荐一种收益更高的“存钱”方式?明明是去存钱,结果拿回来的却是保单。

  存单经常被“保险”

  很多人特别是老人去银行存钱的时候,经常会被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购买其他理财产品,由于听上去和存款没有区别,收益却高得多,很多人毫不犹豫就购买了。买回家后才发现,自己买的是保险,根本不是存款。可是这时候想退保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你甘愿损失不菲的本金。如果不退保,还要继续购买几年甚至十几年。

  由于保险合同上有你的签名,电话录音中你表示同意,你想举证银行或保险公司存在欺诈或自己存在重大误解的难度很大,通常很难胜诉。

  忽悠手段曝光

  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保险时,并不告诉你这是保险,也不谈可能遇到的风险。通常会看人下菜碟儿。

  手段一:由于现在银行仍是负利率,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存定期存款不如买一款理财产品,不仅收益更高,每年还有分红,并一再表示这种理财产品可以像储蓄一样随时支取。

  手段二:如果你明确表示要存款,工作人员告诉你有一个存款最佳项目,利率高,并帮你填好资料,可最后交到你手上的不是存单是保单。

  手段三:工作人员告诉你存钱送保险,把“买”保险说成“存”;产品本身就有的“保障功能”说成“白送”。

  权衡利弊再购买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投资型保险品种是有风险的,是否适合自己,还要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不慎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10天犹豫期”是你最后的救命稻草。

  揭银保产品神秘面纱

  “存款变保单”其实就是银行代售的保险产品,主要就是分红险。但不要把在银行销售的分红险就当做存款。

  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你损失的只是利息;而分红险的期限较长,有的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定要满期才能获得承诺的收益,如果提前退保,你损失的可是一笔不少的本金。

  三招防“忽悠”

  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有基本的销售套路,所以老百姓很容易被误导,需要你与他们“斗智斗勇”。

  多提问:问问销售人员这款产品是不是保险,如果是保险,你要考虑自己是否有保险方面的需求。问问需要交费多少年,多少年后才能取回全部本金。问问如果中途想取回本金,损失有多大。

  多冷静:不要听销售人员说收益有多高你就不淡定了。他们口中的收益有的是总收益,有的是预期收益。如果是总收益,你需要算算平均年收益是多少,跟同期利率做个对比。如果是预期收益,那就是不固定的,也不会写在合同里,这种基本就是浮云,你就以最低预期收益进行考虑。

  能后悔:银保产品属于保险,所以有10天犹豫期,只要你投保后,对这份保险有犹豫或者不满意,在10天之内是可以退保的,购买保险一定要考虑清楚,毕竟不是买白菜。

  在众多的保险产品中,保障最有力的是那些纯消费无返还的基本保险,比如那种每年保费几百元的意外险、定期寿险,它们可以以最小的保费为你提供数十万元的保险保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