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车险购买时的六大陷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0 16:25
人浏览

车险市场向来都是陷阱重重、玄机无数,消费者稍不留神或许就栽得“头破血流”。但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往往在中招之后还无处申诉,自叹吃了哑巴亏。而下面六个陷阱更是需要消费者格外小心的。

陷阱一:强行搭售险种

在目前的车险种类中,只有属于交管部门强制性要求的“第三者责任险”是每位车主必须要买的。此外,车损险和防盗险等险种都是可供选择的险种,并非必须购买。但是,一些保险公司常将几种车险捆绑在一起销售,保户不能自由选择。比如,如果消费者想买防盗险,就必须先购买车损险。而在很多汽车交易市场则把责任险、防盗险和车损险捆绑起来作为基本险来销售。

陷阱二:误导车主入保

因为乘客险、玻璃破碎险、车辆损失险事关车主切身利益,所以大多数消费者比较愿意购买。而新车的自燃险、私家车的货物险、营运停驶损失险则可以不买。但有的车险代理人为了争揽业务,要么不给车主解释清楚,要么误导车主入保,使一些没有经验的车主糊里糊涂买了不该买或可以不买的保险。

陷阱三:诱导超额投保

一些保险业务人员对各种保险进行捆绑销售,从而谋取利益,比如,很多保险公司是把责任险、防盗险和车损险捆绑起来作为基本险来销售。

陷阱四:保单葬送代理人员之手

一些保险代理人在拿到保单后,并不直接交给保险公司,而是“伺机而动”。如果车主不出险,保费就自己扣下了。如果车主出了险,轻微险自己掏钱赔付了事;大险则想方设法骗公司,甚至一走了之。

陷阱五:定损维修以次充好

即使定损点为4S店,车主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定损4S店主修的不是出险车辆的品牌,当然也不会储备这辆出险车辆的零配件。最常见的情况是出去采购一些非原厂生产的价格便宜、质量没保证的配件给车主的车辆装上。所以,车主应该尽量在本品牌的4S店里购买保险,出险后就在该4S店维修,这样至少可以保障配件为正厂原件。

陷阱六:保险人员“身兼多职”

有的保险人员身兼多职,既负责拉来客户,同时又是定损员,更是修理厂的合伙人,和修理厂捆绑为一体。有些表面上是保险公司的车险定损员,暗地里却是汽车修理厂的老板,自己定损自己修。车主若不幸通过这类人员上了车险,表面上看服务很好,而实际上利益受损还被蒙在鼓里。

责任编辑:李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