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人寿保险,买还是不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9 15:19
人浏览
[导读]:保险是一种很复杂的金融工具,融合了投资与保障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很多人觉得保险既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又可以理财,所以他们选择买保险。然而也有很多人觉得买保险时浪费钱财,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根本起不到作用,所以他们坚决不买,那么,是买还是不买呢?

  有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如果你有一筐鸡蛋,你是全部把它们放到一个篮子呢,还是分两个篮子来放呢?人们通常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分开放在两个篮里。但如果把鸡蛋换成是钱,把篮子换成是银行和保险呢?

  买的理由

  据调查,去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731亿人。其中,职工1.1128亿人,离退休人员3603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1434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182亿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40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00万人,增加1770万人。但是这个比例和全国十几亿的人口比起来还是算不上多的。

  而且除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外,只有一部分外资企业会为员工购买商业医疗险,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只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因此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保障不够,常常会为自己老了之后会不会没有生活保障而担忧。更有人想即使老了的时候不必担心,那现在呢?医药费这么贵,看个牙疼脑热感冒发烧的都要好几百块钱,更不要说是万一要住院的话,那随便就要突破4位数。到时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的部分谁来付。因此,商业保险就成了人们的第二道安全阀。

  有这样一个例子:医务人员韦女士2002年12月投保,今年1月中旬感染“非典”,2月底不幸身故。她的丈夫也于2月初感染了“非典”,2月中旬死亡。家中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韦女士家属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她在保险公司买下的保单。3月27日,韦女士的法定继承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给付保险金的申请。4月9日,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3万多元。但韦女士的丈夫因未买保险无法获赔。

  49岁的陈先生则获得保险公司的住院医疗保险赔付。两年前,陈先生购买了个人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今年2月底,他因咳嗽、咳痰1月、发热来到广州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非典”。3月22日,陈先生治愈出院,向保险公司提出住院医疗保险金的给付申请。保险公司按住院天数给付了总计1100元的住院津贴。

  正是由于商业保险能在人们在紧急的时候给予及时的保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买商业保险。以去年全年内保险公司的收入为例,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5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1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77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7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5亿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50亿元;财产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432亿元。

  更何况,现在银行的利息越来越低,活期年利率已降至0.72%,现在又加上了利息税,银行服务向有偿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把钱放在银行里也太不划算了,随时有缩水的可能。如果拿去投资呢?邮市持续低迷,又非得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进入,最起码,你也得要弄清怎么分清真假邮票的问题。投资股票?市场如迷宫一样复杂,随时有血本无归的可能,风险太大了。投资古董?那对个人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不是说十古九假吗?剩下的就只有“保险”一途了。

   [导读]:保险是一种很复杂的金融工具,融合了投资与保障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很多人觉得保险既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又可以理财,所以他们选择买保险。然而也有很多人觉得买保险时浪费钱财,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根本起不到作用,所以他们坚决不买,那么,是买还是不买呢? 不买的理由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买商业保险,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打算买商业保险,或者是短期内不打算买保险。在他们中间,反对的理由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怀疑型。在他们看来,商业保险虽然看起来很美,险种似乎也安排得和外国的很相近,但怎么说保险业在中国也是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具体的执行方式及售后服务肯定是有漏洞的,怎么看怎么不完善不安全。例如在外国会有保险调查员,定期对保险进行跟踪检测,权力很大,但在中国却是没有的,买了之后也不晓得有没有真正的保障。不仅如此,他们还觉得保险的条款通常是对保险公司有利的,例如一定要重得要命的病才能有保,至于一些突发的但又可能会致命的流行性疾病则不在受理之列,甚至还规定了严格的范围,这都令他们觉得保险保的是保险公司的险。而且现在的保险投资的钱,保不定到时会跟不上通涨的速度,还不如省下这个钱去干点别的呢。

  第二派是不信任型。他们通常是在看到某些不良保险代理人的服务之后,觉得保险代理人是不可信的,尤其是在周围的一些亲友在买了保险之后往往再也找不到保险代理人的踪迹。他们觉得代理人通常都是在得手之前千方百计地讨好你,而在完成交易之后就对客户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售后服务意识欠缺,而各大保险公司似乎对此仍没有明显的改进方法。

  第三派是观望型的。他们冀望于未来的保险会更完善更安全,但这不会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所以他们在短期内不会购买保险,但将来也许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