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45岁买保险应该买什么险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0-01 20:14
人浏览

  保险说到底很多人虽然很多人知道,但是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当然了随着人们对于自身风险预防措施的增强,给到自己或者家庭添置一份保障也是有的。但是市场上保险种类多,那么,45岁买保险应该买什么险种?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45岁买保险应该买什么险种

  四十五岁买保险,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但一般来说,意外险、医疗重疾险、养老保险等险种应该考虑。可以作为参考:

  1、意外风险无处不在,四十五岁的您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一旦出险,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为此,您要买份合适的意外险来规避风险。若您经常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应选择一份综合意外险;若您为家庭经济支柱,保额则要设为年收入的10倍左右。

  2、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的一大杀手,四十五岁属于奋斗阶段,更容易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患上疾病,因此要买份健康险。若经济条件好,可买返还型健康险;经济条件一般,可买消费型健康险,重点关注重疾保障和住院津贴。

  3、在当前环境下,如果已经完善了意外和健康保障,四十五岁人士要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更有保障,就要尽早买份养老险,避免老无所依的窘境。

  

  二、购买保险受到的法律保护

  1、受益保险金不用于抵债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二条: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抚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身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

  2、保险是不存在争议的财产分配

  《保险法》第三十九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明确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按照《继承法》分配。

  3、保单是不被查封罚没的财产

  《保险法》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4、保险是免税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五款规定: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

  5、保险是不用公证的婚前专属财产

  《婚姻法》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注: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因人身伤害或患疾病所获得的人身保险赔偿金,因与该个人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受害人的治疗、生活,具有特定的用途,因此,该类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归取得保险金的一方所有。

  6、寿险公司不得解散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三、保险的价值

  保险价值是保险标的物的实际价值。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简单说来,保险价值可由三种方法确定:

  1、根据法律和合同法的规定,法律和合同法是确定保险价值的根本依据。

  2、根据保险合同和双方当事人约定。有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难以衡量,比如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的身体和寿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则其保险价值以双方当事人约定。

  3、根据市价变动来确定保险价值。一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并非一直不变的。大多数标的物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折旧,其保险价值呈下降趋势。像财产保险,对于不定值保险,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随时间变化。但在通胀状况下,保险价值也可能上升。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对45岁买保险应该买什么险种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45岁买社保还是保险合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购买保险可以考虑意外险、医疗重疾险、养老保险等险种。若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法律快车相关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