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5 14:52
人浏览

  一些专家认为,养老金账户“空账”并不稀奇,之前就引起过许多争议。据了解,争议在1996年全国各省区市普遍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时便已出现,个人账户在运行不到3年时间内“空账”规模就已达到1990亿元,之后越来越大,据专家透露,至今已达到1.3万亿元。

  虽然“空账”规模越来越大,但“现收现支”的支付制度在保证养老金支付方面问题并不严重,据了解,去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5万亿元,而基金总支出8900亿元,截至2009年底,我国养老金已累计“节余”1.25万亿元。有专家认为,“下一代养上一代”的养老方式,如果不存在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基本可以持续下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曾表示,把账做实和将来“认账”虽是两件不同的事,但效果是一样的,即居民不用担心账户里的钱是否存在,只要退休时可以正常领取养老金就行。但也有部分群众对此表示担心。在山东济南一家银行工作的李阳说,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最好还是别作他用,如果现在用了,相当于把后人的钱提前拿来花了,不保险。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