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重庆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6 00:41
人浏览
  本报讯 记者邓勇报道 从今年4月起,重庆所有40个区县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40个区县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方式获取养老金,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此,财政每年将投入36亿元。   据了解,重庆结合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结转、可持续”的原则,探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把包括全体农村居民、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镇年满60岁以上没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待遇人员在内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参保范围。   从2009年7月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重庆分4批次在全市40个区县中逐步推行此项工作。截至今年4月,第四批万盛区、綦江县等10个区县的群众也可申请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市全覆盖。   重庆此举被誉为是该市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该政策从试点开始便得到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其参保热情很高。重庆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居民共1300万人,截至目前参保的已有1000万人,参保率高达80%,走在了全国前列。   参保率高,来自实惠的政策。重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补贴投入,在国家规定的每月55元标准之上将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比国家规定高出25元,仅此一项,重庆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就将增加8.7亿元的支出。   此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后,城乡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人数预计将达到337万人,比2010年增加60万人;每月将拨付养老金3.1亿元,增加0.5亿元。   全覆盖完成后,每年财政将为此投入36亿元。原本支出压力就十分大的重庆财政为何还乐意埋单?重庆市财政局表示,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正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花再多的钱也值。   为确保资金到位,重庆财政积极采取措施,从四方面予以保障:一是中央财政按全国平均试点比例给予中央标准基础养老金补助8.5亿元。二是市和区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8.7亿元,用于基础养老金高出中央标准每人每月25元及缴费补贴。三是多渠道筹集其他财政资金。通过整合三峡专项资金、征地统筹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已调拨征地统筹费5亿元,三峡专项资金3.8亿元。四是加大保费征收力度,保费收入8.6亿元将优先用于确保发放。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