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农民养老保险终于“十月怀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6 12:39
人浏览

  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新的亮点是“抓紧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终于开始“十月怀胎”。

  去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赵殿国说,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但具体的比例和方式还在讨论中。令人欣喜的是,这次不是“上报国务院”,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指示“抓紧制定”。早也盼,晚也盼,“农民养老”终于有“喜”了。不论是“个人缴费多少”、“集体补助多少”,还是“政府补贴多少”,有这个制度比没这个制度强;相信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农民朋友们奔小康,个人、集体、政府参保数额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些年来,农民不再为温饱发愁,看大病也“松了一口气”;而“下一步”,最为紧迫的就是这个后顾之忧——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旦由“理想”变为“现实”,届时,农民朋友们将“腰板硬,底气足”,才敢谈“拉动内需,放手消费”。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强调,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可以想见,当下,全世界居民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在中国的农村,而“三农问题”,让党中央、国务院最为揪心的应该是这个“农民养老保险”。

  农民养老保险,关键在各级政府。事实上,近些年来,不是政府的财政没有钱,不是政府的财政没花钱,而是有个“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最不该花的是建设豪华的楼堂馆所、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旅游,政府财政最应该花钱的地方是继“新农合”之后的农民养老保险。

中国保险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