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海养老金上调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4 13:47
人浏览

  不同的城市对于相应的五险一金都是有着不同的规定的,在上海其相关的养老金就是较为高昂的,并且由于各种政策的下发,上海的养老金又是上调了。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养老金上调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海养老金上调是怎样的

  上海养老金上调历史

  养老金上调与百姓老年生活息息先关,国家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居民退休养老金的费用,帮助更多退休居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以上海为例,上海养老金上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直至去年已经历过20次上调,从1993年的上线712元、下线213.6元,提升至的上线12593元、下线2559元,提升倍数之大,足以显示国家对居民养老金的重视程度。

  上海养老金上调的依据有哪些

  根据往年上海养老金上调的历史来看,通常情况下都会根据以下经济指标,对养老金最调整。

  上海养老金上调的依据一:上年度上海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这点比较容易理解,根据国家规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国内每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数额是由每个地区根据去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来制定的。因此,可以看出上海养老金上调后的上下线也会在上年度上海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浮动。

  上海养老金上调的依据二:外来务工人员是的养老金缴费比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年调整养老金费用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上海非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缴费基数根据规定在本标准执行期内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5%,经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协商一致也可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规定参保缴费。

  二、养老金主要分类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养老金领取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养老金上调是怎样的的全部内容。养老金的发放是有着一定的法律条件的,所以要多多注意了。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