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外媒体:中国公司凭什么推人禽流感保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7 18:34
人浏览

近日,英国劳合社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保险公司最近推出的人禽流感保险是"不可思议的玩笑"。自诞生以来争议颇多的人禽流感保险再一次受到诟病,我们的保险业的形象遭到国外同行的质疑,我们不由审视自己,问题出在哪里?

  随着疫情的蔓延,国内保险公司旋即推出了专门针对该险种的人禽流感保险。但众所周知,禽流感缺乏历史数据可依,是没有精算基础的产品,由此直接导致了两家公司的两款产品费率的相去甚远。对此,缺少保险知识的投保人会有疑问,评论界则认为是保险公司争夺市场份额,追求"注意力经济",而保险公司的说法则是产品经过保监会批准,是合法的,一旦出现亏损,相当于为社会作贡献。实际上,保险公司的说法值得商榷。任何一项保险产品的推出都必须经过保监会的批准,但合法的产品不等于不存在任何问题。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缺乏精算基础的产品大量推出,保险公司即面对着偿付能力风险。一旦禽流感大面积爆发,保险公司的准备金不足,只能从其他投保人的保险基金中抽取赔付金,这将损害其他被保险人的利益。

  对保险监管部门来说,批准开发人禽流感保险是有其初衷的。保险业在中国是朝阳产业,实力远不及金融领域其他行业,人们的保险意识不高,只有在遇到各类危机时,保险的作用才凸现出来。可往往就在此时,保险业急于挺身而出的热情会导致其失去冷静。拿这次人禽流感保险来说,从研发到批准上市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批复的速度之快令人领会到政府的意图:以小规模保险公司为试点先行推出。监管层的态度是慎重的,但往往事态的发展背离人们的初衷。保险公司的产品有了"合法批准"而高调出世,其功能和保险公司敢为天下先的壮举借由人们对疫情的恐慌心理而被无限放大。这种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的老百姓可能暂时失去辨别能力, 但长此以往,日渐成熟的消费者会逐步看清保险业冲动扩张的浮躁,本已脆弱的保险业形象再次面临考验。对于监管层而言,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法令的出台及业务的批复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此行业的看法,尤其是在幼稚行业的成长过程中,政府的态度和导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去年由诚信问题引起退保300亿,到浙江工商局清查保险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从火车票暗收保费无故牵连到保险,到消费者投诉强制房贷险,从两年前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非典保险到现在推出的人禽流感保险,中国保险业的形象有意无意中总是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争议能促使人成长,但公众的信任和信心对于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