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谁在暗示社保资金火线入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08 00:59
人浏览
[导读]:据称,在采访多家获得划拨资金的基金公司后,记者发现的是一种暗示——从表面来看,此次社保资金划拨是对应去年底新增基金管理人的正常举动,但在投资经理眼里,划拨资金的时间点或许代表着社保基金对入市时机的强烈暗示。

  “社保基金划拨资金到账的第二天,我们就动手买股票了。”某基金公司员工表示。他同时隐晦地说,社保基金此次向A股增资的时机,是非常有“讲究”的。上周,社保基金突然投入百亿资金火线入市,引发了市场诸多猜测。

  从这次社保资金的动作来看,有着明显的急切心态。为什么急切?这是公众想知道的。但在文章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渲染出一种神秘感。

  很明显,这是一种猜测。

  对于平常人来说,猜测某种暗示,做出某种判断,是精明的表现。但对于千挑万选的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员来说,做判断的依据难道也只是猜测和暗示吗?而且我们想知道的是,暗示何来,又是谁在暗示呢?

  由此,我们想起去年社保基金在股市的一些表现。去年8月28日华夏时报报道称,当众多市场人士对一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短期化的“口诛笔伐”余波尚未散尽,记者经过繁杂的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处理后注意到,二季度末,社保基金大面积换股、快进快出、短线操作,甚至追涨杀跌的操作手法更为凶猛。

  如果把现在的“火线”和去年的“追涨杀跌”联系起来看,强烈的博弈气息扑面而来。而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是有一定限制的。其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在操作上,讲究安全第一。

  在这个目的之下,社保基金的投资,应该是专业的、有序的。遵守价值投资模式,紧盯大盘蓝筹股,买进有潜力的股票长期持有,并从公司的成长中获利。 [导读]:据称,在采访多家获得划拨资金的基金公司后,记者发现的是一种暗示——从表面来看,此次社保资金划拨是对应去年底新增基金管理人的正常举动,但在投资经理眼里,划拨资金的时间点或许代表着社保基金对入市时机的强烈暗示。

  急切入市,短线操作,博取更高的收益,是当下社保资金投资股市的特点,这样的操作方式,已经明显违反相关规定,违背社保资金投资目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这种“搏杀”高调上场的时候,还是只听到公众的口诛笔伐,而听不到丝毫的来自管理者的声音。

  沉醉在急切的赚钱模式中不能自拔,不仅是社保资金入市的弊端,同时也对广大的散户群体形成“猎杀”之势,使得本来就在股市中落败的芸芸众生,又将实实在在地被自己的“保命钱”再坑一回。社保资金战绩辉煌时,抄的是散户的底;社保资金灰头土脸时,损失的是百姓的钱。这种现象,始终是我们心里最大的纠结。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基金公司已经从内心深处把社保资金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而不是为了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因为方向错了,所以只能越走越远。

  相比之下,证券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却在社保基金入市的问题上十分保守。理由有二:其一,美国政府认为社保基金安全性最重要,入市有风险,因此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其二,美国大众认为庞大的联邦社保基金入市,有悖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甚至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纵与控制。

  可以毫不隐讳地说,社保资金的急切入市和追涨杀跌,就是对广大散户的伤害,就是明显地与民争利。暗示和神秘,不应是社保资金进入股市的前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法律,严格要求自己,创造一个洁净的股市环境。同时还要给那些沉湎于暗示和内幕消息的基金公司一个明确的提示,打消其走“捷径”的念头。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