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轻松绕离投保误区 买错保险还不如不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18 23:40
人浏览

  某种程度上来说,买错保险还不如不买保险,因误解而引发的退保、理赔纷争劳心劳力、得不偿失,但这些误解如果事前稍作了解,其实就可轻松避免。

  尽管目前许多人都有“想买”保险的意愿,但由于保险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使得普通人在观念和理解上有种种误区,从而不知道“怎么买”。某种程度上来说,买错保险还不如不买保险,因误解而引发的退保、理赔纷争劳心劳力、得不偿失,但这些误解如果事前稍作了解,其实就可轻松避免。

  理财一周带您轻松绕离这些误区,解开这些普遍存在于投保人心中似是而非的谜团。

  投保人说:“分红型保险分红收益还不如银行定期存款利息,还是存银行比较划算。”

  “未来只能返还很少的钱,完全不能抵御通胀,没有价值。”专家说。

  把保险当成普通收益型金融产品,偏离保险“重在保障”的本质。投保应当以减轻、转移自身的风险为目的,用小钱来保障大钱的安全,保障家庭不会因为重大突发事件而陷入经济窘境。虽然理财也是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但目前我国正处于负利率时代,又有升息预期,保险的理财功能正处于最弱的时期,尤其是具有返还功能的传统长期寿险的收益率正处于历史谷底。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或者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置的。预定利率越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但保险公司为此也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以前高利率时代的时候,确实有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固定回报较高的保险产品,但后来随着银行利率的大幅下调,这些产品往往都成了保险公司的负担,这种投资上的负担,对投保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好消息。况且未来有望实现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保险产品的定价和收益率将会被更加灵活地制定。

  在日常的家庭保障安排中,理性的保险消费者应该多购买费用低、保障高的消费型保险产品。这样,才能在银行加息过程中,安心持有自己的保单,避免自己的保单产生较大的利率风险。具体来说,应当优先购买意外、重大疾病等保险,就算我们购买养老产品,首先也要把目光放在这是老年生活可以预期的一份回报,万一丧失劳动能力,保费能不能豁免等方面,而不是首先关注于回报。一般来说,在建立了基础保障后,一些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可以作为一种稳健理财的方式,酌情购买。建议以分红型产品为主,可以抵御通货膨胀,防止保单贬值。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