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13 03:22
人浏览
发布部门: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淮政发[2008]1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淮安市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十一日
淮安市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
  2008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紧贴全市改革开放的实际,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一、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进一步理顺和明确部门权责关系,逐步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市编办牵头)
  2.推进行政管理和审批创新。依法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配套措施。继续优化行政权力运行的工作流程,稳步推进政府部门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分批完成市直41个部门及部分自愿参加单位导入工作。组织开展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部门权力运行的内部制约和监督。积极开展市级机关推广电子监察系统试点。认真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加大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力度,审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创新运作模式,在全市范围推行行政审批窗口“一站式”、“并联”审批,对重大项目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牵头)
  3.继续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抓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扫尾工作,市直要集中抓好蔬菜研究所、多种经营试验站等单位改制方案制定和食用菌研究所、微机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环保培训中心、市场服务中心改制方案实施工作。县(区)要全面完成。(市人事局、市编办、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指导组牵头)
  4.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研究《加快我市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积极有序地推进政会分开,探索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委托和购买服务制度,着力培育发展新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牵头)
  5.健全完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等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建立、完善导向明确、指标科学、分类指导、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体现发展第一要义,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对强势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招商引资、改革等工作,尽快健全完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全市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市发改委牵头)
  二、围绕构建市场经济合格主体,加快推进企业产权改革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控体系,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规范完善国有产权流转监管。促进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资产战略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育市场竞争力强、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完成清棉集团、被单厂、金凤集团、市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华印刷厂、染整厂等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和战略重组。(市国资委、市改制办牵头)
  2.深化重点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推进有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上市。当年重点培育安邦电化、淮钢、金石集团、爱特福、大洋化工、瑞特电子、淮通物流、淮杨府、江苏天士力、嘉诚化工、辉煌太阳能、今世缘、江苏天一、洪泽鼎宇科技等具有上市潜质的企业,对安邦电化、淮钢、金石集团、爱特福、大洋化工、今世缘等企业实行股改,力争1户企业发行股票并通过境内、境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市上市办牵头)
  3.进一步打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以融资、市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机制。探索试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利用程度和运用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全社会服务资源的联结和整合。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平等保护物权,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活力。(市经贸委牵头)
  4.完成市、县属企业改制扫尾任务。继续坚持“四到位、一保障”(企业产权转让到位、职工劳动关系理顺到位、国有土地处置到位、内部机制转换到位、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制工作标准,下力气筹措改制成本,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市、县属企业改制扫尾任务。完成清拖集团、清棉集团、清印集团和人防建设工程总公司等企业的依法破产和政策性破产,完成54户空壳企业的注销和破产工作。(市改制办牵头)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1.构建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农民负担预算制度、专项审计制度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做好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和发放工作,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加大涉农负担信访查处力度。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市委农工办牵头)
  2.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巩固和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政府财权事权,逐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继续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承保范围,提高理赔比例,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有效途径,建立财政资金持续稳定投向农村的增长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3.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经营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制度,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年内新增6个有章程、操作规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提高10个百分点。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新增10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以连锁配送、专供直销等为重点的现代流通业态。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年内力争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6家。(市委农工办牵头)
  四、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投融资支持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和完善科技项目的立项专家评审、督查和结题验收等评价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市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事务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市科技局牵头)
  2.完善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均衡教育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强对县区的统筹和分类指导,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的创建工作。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加强对中小学课改工作的统筹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稳步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坚决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制度,提高体育和艺术课程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准入条件、办学行为。(市教育局牵头)
  3.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逐步开展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市、县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创新政府监管职责。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到95%,以县为单位新农合人口参合率达到95%,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比例稳定在70%以上。(市卫生局牵头)
  4.健全完善文化发展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优化组织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兴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演艺、音像、娱乐、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步伐。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政策,重点是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制定扶持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大产业化运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性质的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布局结构,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群体。加快市场主体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投入、投资机制,推动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宽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项目开发和建设。(市文广局牵头)
  五、围绕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进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1.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绩效预算,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支出行为,提高支出透明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实行集中管理、授权经营、调剂使用的分类管理方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清算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改革思路,在市直部门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清算制”改革。(市财政局牵头)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把信用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联社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加强与苏南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支持省外和苏南银行、民营资本参股、控股我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各类经营权、承包权以及存货、应收账款、提单、仓单等动产质押贷款。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规范发展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2家。广泛开展信用政府、企业、乡(镇)、村、社区和信用户创建活动。(人行淮安支行、银监会牵头)
  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市发改委牵头)
  4.创新城市经营体制。拓展投融资渠道,创新经营体制,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特色城市。(市城建办牵头)
  5.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工作制度体系。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工作制度。(市建设局牵头)
  六、围绕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市交通局牵头)
  2.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加快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保险、市场策划、广告等非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积极引导文化、体育、商务等经纪人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基本形成种类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具有垄断性的中介组织,要对所属机构进行改制脱钩,将原有一分为二,至少成立二家以上独立的中介服务机构,有效遏制行业垄断。(市工商局牵头)
  3.尽快建设功能齐全,适应市场要求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4.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监测点报告、市场巡查、评估分析、舆情搜集等价格异动警情发现机制。推进资源型生产要素价格改革,调整排污费征收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非法职业中介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平等竞争、诚实守信、文明法治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全社会信用体系。(市物价局、工商局牵头)
  七、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就业、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统筹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实施“助保工程”,逐步解决困难群体断保问题。针对不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探索研究建立适应其特点及承受能力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办法,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按照政府财力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并随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2.完善促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就业促进法》出台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力度,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大力实施创业孵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扭转和抑制部分企业人为压低职工工资水平的现象;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等工资分配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并逐步提高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3.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慈善救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资金落实、管理规范、覆盖城乡,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到2012年实现低保标准“一美元计划”。加大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供养标准,改善供养条件,从根本上保障五保人员的吃、穿、住、医、葬(教)无忧。(市民政局牵头)
  4.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认真编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提高廉租房保障标准,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今年新增廉租房房源80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4580套,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低收入家庭和其它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工作网络完整健全、资金来源稳定可靠、政策制度相对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市房管局牵头)
  5.进一步做好撤乡并镇工作,择优壮大重点中心镇。壮大中心城市实力,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发展扩大县域中心,择优增大重点中心镇,进一步合并小乡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域中心为骨干,重点中心为纽带,大中小市镇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条件成熟时对市属区规模适当调整,以解决区属范围偏大偏小的问题。逐步对市区建成区的乡改设街道办事处;县城驻地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分批撤并人口3万、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市民政局牵头)
  八、围绕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加快推进改革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市政府决定建立市级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在11月15日前向市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本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年度改革项目计划。
  2.进一步加强改革工作信息交流。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要点》精神,突出改革重点,细化改革任务,落实改革措施,并建立联络员制度,每季度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改革的动态信息。
  3.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跟踪督查。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市改革联席会议要通过有效方式加强对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改革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及时组织改革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