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杭州银行转两成消费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13 16:57
人浏览

2010年五轮房产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冲击了各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表示,房贷业务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市场的影响。但银行并没有止步,而是进入贷款结构调整期,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贷款结构调整是自身转型的需要

兴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部副总裁郑海清对理财周报说:自2006年6月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在上海成立后,就着力在全行推行零售信贷中心的管理模式建设,截至2009年底,零售信贷中心的零售信贷规模实现了255%的增长,个贷不良率在2009年底为0.1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国内个贷市场令人瞩目的新兴力量。

今年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力度比较大,房贷受到影响,但我们对贷款业务的结构也做出了调整。同时,这不仅外部监管的原因,也有自身转型的需要。

比如兴业银行按揭贷款占比下降,而经营贷则提高了。截至2010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个人住房和商用房贷款达1736.7亿,占比85.96%,下降2.25个百分点,其他贷款占比上升2.4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优化个人贷款结构,加大了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的投放力度。个人贷款整体不良率较期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20%房贷被消费贷款所取代

杭州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赵卫星对理财周报说:整个的房贷今年是一直在调整,主要是往消费型贷款方面调整。杭州银行之前有90%的贷款是房贷,而目前只有70%的存量房贷,因为20%的都被消费型贷款所取代。

今年房贷发放有45个亿,比去年减少了些。结构调整主要是房贷的息差收益越来越缩窄,消费贷款比房贷的息差收益高些。整个按揭贷款一直以来息差收益比较小,之前也逐渐在调整,这两年调整显现力度比较大,因为原来存量部分比较多,需要逐渐消化掉存量部分。

在风险控制上,整个房贷来说是看借款人资质情况和首套房资质的为主。不同于稍微复杂的经营贷款,房贷是一向比较简单的业务,主要是看每个月的还款能力。在定价方面两者也是不同的,房贷在全中国都没有定价,没有定价权的。而消费贷的定价基本上是上浮的。

目前大量银行都在调整结构,向消费型贷款转移。整个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整也比较明显,肯定还要调控的。杭州银行的房贷不良贷款0.0036%,消费贷几乎为零,还是客户群体的细分群体比较到位。对个人而言,职业是最好衡量他个人收入的一款,年龄因素只是调整的一款因素。产品设置为不同金额,不同还款,不同利率,看客户承受的压力。

消费贷、经营贷、房贷齐头并进

浦发个人银行总部总经理刘以研对理财周报说:浦发对房贷政策的执行很严格。但总体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全年增量超过500亿,虽然也受到市场的影响。不过,浦发决定将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住房按揭贷款齐头并进,消费贷款占新增量的15%左右,有抵押的多一些。以后会根据不同的人群的划分,打包销售。

浦发的经营性贷款在长三角很有名和号召力,03年开始做,很规范,客户也比较喜欢,忠诚度比较高,客户控制度比较好,粘性比较大(客户愿意来)。以后会把这项优势扩展到住房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上来,三项贷款一起做,一则按照国家要求做的,二则按客户不同的分层,不同的利率优惠措施。

为了打出品牌,浦发会把自己的个贷产品进行分类包装,经营组合,向客户分层销售。

招行:调整房贷与非房贷的结构比例

招行副行长丁伟对理财周报说:房贷与非房贷都是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都非常看重的零售业务竞争领域,随着房贷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相关改变,银行在房贷定价能力这一块的能力有提升了,而且银行的非房贷定价能力一向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调整房贷与非房贷的结构让其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而言,房贷是要消耗银行比较大的资本,但其业务市场量又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会在允许的范围内,寻找一个合理的点来做好房贷业务。在未来的一年里,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做好房贷结构的调整。

通过小微贷款弥补按揭的下降

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艾民对理财周报说:民生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占到零售贷款业务的30%—35%,大约一千亿左右。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紧缩情况下,房贷继续扩展的困难确实特别大,目前民生银行主要是通过小微贷款的增加来弥补房贷的下降。

用理财、保险来弥补按揭利润的不足

恒生银行副行长兼个人理财及财富管理业务主管杨荣 对理财周报说:恒生的贷款业务一直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今年的房贷受到政策的影响,明年按揭贷款自然会慢下来。恒生考虑多做理财和多做保险,用这些的利润来弥补按揭贷款利润的不足。按揭贷款和理财,今年上海做得不错,明年会在北京等地来做,外资行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做这些还需时间。

由于客户特点的差异,恒生中国在南方的品牌相对比较强,加上离香港近,认识度很高,总部所在的上海也不错,恒生指数的效应还很好,加上新大楼也有了,还行,客户数量会慢慢上来。北方还需努力,在北京天津,恒生中国的品牌跟南方比还需花费更多努力。除了客户认知度,吸引专业的客户经理还是需要花时间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