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郧西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助贫困学子圆梦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17 19:27
人浏览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政府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贷款的一种形式,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在校期间由国家承担利息,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贷款利息,并按照约定按时归还贷款。

郧西县十堰市开展生源地贷款工作的先进县市之一,从2007年至今,该县共计为2307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总金额达1345.37万元,真正实现了“应贷尽贷,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被拒绝在大学校门之外”的目标。2009年,郧西县学生资助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重燃希望 一封郧西籍在校大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尊敬的郧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叔叔阿姨、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叔叔阿姨们,我是杨洪军,湖北郧西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的生源地贷款政策给了我们穷苦孩子一个上大学的机会……”2009年9月7日,长江大学新学期开学后只有几天,该校政法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杨洪军发出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杨洪军家住郧西县土门镇九龙寺村八组,父母年龄偏大,父亲因有严重的风湿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一个74岁的祖母瘫痪在床需要照顾,被定为该村特困户。2009年高考,杨洪军顺利被长江大学录取。当看到录取通知书和学费数额时,杨洪军的父亲却犯了愁!他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洪军看到县电视台在播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电话到县教育局咨询。办公人员告诉他,他家符合条件,让他赶紧准备资料给县学生资助中心审核。像是在绝望中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杨洪军连夜写了申请,第二天拿到村委会盖章后送到县里,不到半天时间,第一学年的6000元贷款就办理完毕了。

开学后,杨洪军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带着全家人的希望,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入校后,这位家境贫寒的孩子懂得机会来之不易,他暗下决心,要刻苦学习回报社会!不久后,学校社团联合会新闻部招新,写得一手好字的杨洪军成为这个学生组织的一名干事。时时不忘报恩的杨洪军在新生军训期间给郧西县学生资助中心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虽然穷孩子在学校苦一点,但我感觉还好,因为我深知苦难不是一笔值得别人同情的资本,惟有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在郧西县,像杨洪军这样的贫困学子还有很多。值得欣慰的是,在高考后的这一“人生分水岭”,他们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都如愿走进了大学校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