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欺诈作出的行为属于可撤销还是无效,第三人欺诈是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05 10:03
人浏览

  欺诈作出的行为是属于可撤销的,但撤销必须由受欺诈人向法院申请,法院作出撤销的决定才予以撤销。第三人欺诈的意思就是,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人,为了某种不当的利益,欺骗交易一方的当事人,使其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欺诈胁迫

  一、欺诈作出的行为属于可撤销还是无效

  欺诈作出的行为属于可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第三人欺诈是什么意思

  第三人欺诈的意思是,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规定的,属于法律行为可撤销的事由之一。撤销前,法律行为有效,撤销后法律行为无效,双方要返还财产,有过错的要赔偿对方损失。通常认为所谓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隐瞒真相或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故意使对方作出不自由的意思表示,第三人欺诈制度的法益在于保护受欺诈一方的意思自由。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

  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要视情况而定。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将其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原因在于:

  1.能够充分尊重被欺诈方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诚然,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而意思表示不真实,局外人往往难以判定,如果被欺诈人不提出受到欺诈,法院和仲裁机关往往难以主动干预。

  2.尽管某些欺诈行为可能造成了对被欺诈人的损失,但损失可能是轻微的,受害人可能仍然认为合同对其是有利的,并愿意接受合同的拘束。例如,受害人希望得到合同规定的标的物,则只能根据有效的合同请求欺诈行为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交付标的物,从而使其订约目的得以实现。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受害人便不能提出这种要求。

  3.法律快车提醒你,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较之于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合同被宣告无效后的责任,对受害人更为有利。例如违约责任形式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定金责任等,赔偿损失也可以包括约定的赔偿损失,以及对期待利益的赔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