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打拐风暴的背后:拐卖儿童为何如此猖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26 15:51
人浏览

  【演播室1】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在上个月的节目中,《深度105》曾为您讲述了广东东莞上百户家庭,悬赏千万寻找丢失孩子的故事(照片),一幕幕场景让人揪心。而近期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了打击拐卖儿童专项行动,一场"打拐旋风"在全国刮起。不久前,广东河源警方成功解救出了3名被拐卖的儿童,其中被拐时间最长的孩子已经离家194天。他们究竟被卖到了哪里?拐卖儿童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为何会如此猖獗呢?

  (字幕:5月10日广东河源被拐儿童小标的家)

  【记者遇到张x五的实况】

  答:回家了。回来了已经9天了,5月1号回的家。

  记者:孩子现在各方面还好吗?

  答:还可以,孩子现在在街上,他妈带到批发市场去了。

  【解说】

  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子名叫张x五。十年前,他和家人从贵州老家来到广东河源打工。去年10月21日下午妻子的一个电话,让张x五心急如焚,原来他们的儿子小标被人拐走了。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张x五】

  那天是(下午)3点15分。

  听我老婆说,她说孩子被别人偷了。

  她说是个摩托车,摩托车往湘潭这个方向走的。

  一直追到收费站那里都没线索。

  【解说】

  张x五的儿子小标年仅3岁,张x五那天正好外出送货,孩子放在了爱人看管的水果摊上。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张x五】

  他也没讲价的,就来买桔子,就买了几块钱的桔子,他就拿了一张一百的(钞票),我老婆身上有,我给她留了一两百块(零)钱在身上,她就找给他了,不到五分钟第二人又来了,又来买水果,这个人也是不问价钱就拿着开始拣,我老婆就在那里开始撑口袋,孩子在背后的,就这两个男的就把我小孩给拿走了,当时我老婆还不知道。

  记者:孩子没叫吗?

  答:捂住的,嘴巴是捂住的,被目击证人看到的。

  【解说】

  得知孩子丢失以后,张x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了案。

  【采访河源市源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张日坚】

  难点就是现场,对这类案件的现场呢,没有什么因果,没有什么原因,在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只能靠我们民警认真地开展调查访问,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它不像那些凶杀案,现场留下有指纹、有脚印,以及有其他东西留下来。

  【解说】

  由于取证困难,再加上很难判断那两个男子究竟来自何方,侦破工作一度进展缓慢。

  【采访河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徐肩新】

  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是本地人作案,因为东莞那边拐卖儿童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有没有可能是东莞的或者是惠州的,跨市县过来,因为现在交通是很发达的,所以他们有没有可能是他们过来的,我们觉得这个是很难的一点。

  【解说】

  小标的被拐在当地并非个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河源又连续发生了三起儿童被拐失踪事件。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陈x娟】

  那个小的就在外面,他爷爷带着在那里玩沙。

  记者:就在那边?

  答:就在这里。他(小孩)一上去就有人过来这里买水,那个年轻人过来买水。

  (监控画面+音效间隔)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陈x娟】

  我那个大儿子又喊我,我又倒回去蹲在那里,刚蹲下。一个买米粉的就过到这边来,走到这边来就说,有没有米粉卖,我家公说有。

  (监控画面+音效间隔)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陈x娟】

  我家公就拿米粉,拿米粉之后,我那个邻居就喊,你小孩呢?我说在外面啊,她说被抱走了,刚被抱上车去了。[page]

  【解说】

  陈x娟是本地人,她的儿子小文丢失后不久,河源又有两个儿童小金和小杰失踪,绝望中的四个家庭就这样意外地走到了一起(出照片)。在河源街头巷尾,儿童失踪成了无人不晓的新闻,为什么丢失的都是男孩,这些孩子被拐去干什么了呢?恐慌与流言随之而来。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张x五】

  有些说你的孩子可能是被别人挖了心脏,是不是扔了埋了,但是这种事情来了以后我就说,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没见到我绝对不会相信的。

  记者:去找过吗?

  答:他们不是说那边垃圾场有个孩子嘛,我都去找过,到那里我还拿着锄头掏啊,没这种事,就这样我们就一直不相信。

  记者:不敢相信?

  答:不敢相信,怎么敢相信,没有看到尸体你怎么敢相信,这是一条生命嘛。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唐x平】

  记者:有没有听到一些传言?

  答:有。

  记者:什么样的传言?

  答:就是关于挖小孩内脏、器官之类的,那时候听到心就像是刀割的一样。

  【解说】

  唐x平是陈x娟的丈夫,他们的儿子小文丢了以后,那晚负责照顾孩子的爷爷就再没开口说过一句话。由于流言四起,公安部门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4月21日,公安部刑侦局工作组专程到广东督导东莞、河源两市"打拐"工作,掀起了一场打拐风暴。

  【采访河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徐肩新】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通过媒体尤其在网上炒作,说到一些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说抢小孩卖器官,当时给我们公安的压力,尤其是给我们专案组的压力相当大,这里要有一个向媒体澄清向群众解释清楚,应该说当时压力相当大的。

  【解说】

  就在侦破工作一愁莫展之时,被拐儿童家长唐x平带来了一个在偶然中发现的破案线索,让事情有个转机。唐x平发现,店中原先用于防范小偷的监控录像,居然拍下了一些重要画面。

  (监控画面做定格动画+音效)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唐x平】

  记者:后来怎么想到把这个给公安的呢?

  答:因为他买东西的整个过程都很慌张,整个过程也是看着我那小孩那个位置。这是我小孩出去时的(画面),9点 15分出去的我小孩。

  【采访河源市源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张日坚】

  我们在录像提取的时候呢,看到那两个嫌疑人,一前一后,分别进了那个酒店,买矿泉水,买米线,所以相片提取了以后,我们发动了全市群众,走访群众。实际上这个案件在最后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我们是通过走访群众,通过相片辨认以后,确定这个嫌疑人是某个地方的。

  (抓捕犯罪嫌疑人实况)

  【解说】

  5月3日零时30分,河源市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备受关注的河源市区系列掳童案告破,4名嫌犯全部被抓获,3名被拐男童小标、小文、小杰被成功解救,他们被分别卖到了河源本地最偏远的陂头镇和毗邻河源的韶关市。另一失踪儿童小金仍然没有找到,警方还在抓紧调查。

  (家长接回孩子的实况)

  【解说】

  在看守所里,记者见到了本案四名犯罪嫌疑人中的肖某。肖某说他们都是河源本地人,在做案时团伙各有分工,他自己在案件中往往扮演分散孩子看护人的注意力和寻找买家的角色。

  【采访犯罪嫌疑人肖某】

  记者:你们经手的这几个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答:就是一两岁。

  记者:为什么选一两岁的?

  答:一两岁他们就要,太大的人家就不要了。

  记者:一般都是男孩女孩?

  答:一般是男孩,女孩没人要。

  【解说】

[page]
  肖某说,在第一次作案后,小标被卖了两万六千块钱。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决定继续铤而走险。

  【采访犯罪嫌疑人肖某】

  记者:过去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拐卖儿童被抓判刑的事情?

  答:以前不知道。

  记者:你周围有吗?

  答:没有,我一直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我只读到三年级。

  记者:那你有没有想过丢失孩子的这些家庭,他们丢了孩子以后他们的感受?

  答:感受肯定不好的,现在自己想过心里很不舒服的。

  记者:你自己也有孩子,你当时为什么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

  答:当时就没有想,后来想过就麻烦了。说句心里话。我只能对那些孩子的爸爸说一声还不好意思,希望他们能够体谅我一下。当时想错了,这种行为是很不好的。

  【解说】

  金钱的诱惑加上无知,最终让肖某他们走上这条罪恶之路。在河源的采访中,有知情人告诉记者,拐卖儿童案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

  【采访知情人】

  答:如果需要小孩子的肯定有。

  记者:据你知道有吗?

  答:我知道有。因为第一个他自己生了个儿子没有女儿,有的是他生了女儿没有儿子,计划生育嘛,有的是根本就不想生,有的是就没的生,所以他就想买个小孩子来自己养。

  记者:买小孩贵吗?

  答:那就要看那个人给钱了,有的几千块钱,有的一万多也有。最高是一万块钱左右,也不会超过很多,太贵人家也不要了。

  【解说】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通过合法的途径领养孩子呢?

  【采访知情人】

  记者:为什么不去民政局或是孤儿院或是福利院这些地方领养呢?

  答:第一个它那个手续太麻烦了,很复杂。像我的同学他也想领个小孩子,如果去民政局领的话他说是很麻烦,所以他就不想去搞,比如说你有个小孩子不要,那我想要,那我们以后有没有来往,就是你们两个家长说了算。小孩子来历不明,他不会怎么查的。

  【演播室2】

  其实,查看刑法中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最高的刑期不过3年,此外还有"免责"条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现实中,因为非法收买而获罪者极少,量刑太轻使得买者肆无忌惮,而有需求就有人挺而走险。据警方提供的信息,张x五的孩子小标被拐后卖到了一个叫分水村的村庄,记者在那里的采访更是发人深思。

  【汽车开行实况少许】

  【解说】

  分水村地处河源最偏远的陂头镇,位于广东省北部和江西省的交界处。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子里总共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七百多口人。村民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属于广东省重点扶贫地区。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为什么人们还要拿出仅有的积蓄去买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呢。

  【实况分水村村民】1

  记者:大姐跟您打听点事行吗?

  答:打听什么事?

  记者:您知不知道村子里面有没有人家领养过小孩?

  答:我不知道。

  记者:领养小孩?

  答:不知道。

  【实况分水村村民】2

  记者:村子里有人家里领养小孩吗?

  答:我不知道。

  记者:村子里领养小孩的多吗?

  (不作声地离开)

  【解说】

  大多数的村民,都仿佛在捍卫一个共同的秘密,对外来者的询问一律说"不知道"。

  (空镜头间隔)

  【解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长久以来要靠天吃饭,因此对于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来说,家中男性人口的多少,是决定着家族能否继续繁衍的重要因素。[page]

  【采访:分水村村委会主任钟x南】

  记者:你家里有几个小孩?

  答:四个。

  记者:几个男孩几个女孩?

  答:三个女儿。

  记者: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答:没有办法,要有后嘛。

  记者:最小的一个是儿子还是女儿?

  答:第四个是儿子。

  【采访分水村维稳主任钟x萍】

  他们没有男孩,没有男孩怎么搞呢,这个山里,农村习气,没有男孩他抬不了头,花多少钱,买一个传宗接代嘛。

  【解说】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曾经收买小标的村民赖x梅的家。

  【与赖x梅等人交谈实况】

  记者:这个是你"儿子"吗?

  答:是。

  记者:认得?

  答:是。在这里住了有七八个月,去年九月二十四抱来的。反正这个面相,就是我这个做叔叔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记者:想他吗?

  答:想。牛奶都喝了十多箱了,每天想到他还会想哭。

  记者:每天想到他还会想哭?

  答:是。就是我们做叔叔都知道,突然之间抱走了,我们都有点舍不得。这张照片给我好吗?这张照片给我嫂好不好,反正做留念嘛。我没有带过他去照过照片。

  【解说】

  在随后的采访中,赖x梅的大伯钟x展一再向记者强调,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其实是偷来的。当初人贩子肖某只告诉他们,孩子是自己家里亲戚无力养育才想卖给别的人家。

  【采访赖x梅的大伯钟x展】

  如果他说他自己生了小孩,我现在也养不起,拿给你养,现在我上面还有三个(小孩),没有办法,我这个小孩给你,你给点钱给我,这样的可能是也有的。

  【解说】

  而对于买卖孩子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他们则是一无所知。

  【采访赖x梅的大伯钟x展】

  记者:儿童能够买卖吗?

  答:儿童不能够,小孩可以。

  记者:小孩和儿童有什么不一样?

  答:现在我的孩子现在养不起,我给你一百块也是钱啊,是不是。儿童不一样,儿童就是六七八九十(岁)啊,小孩就是三四五(岁)啊。

  记者:你买孩子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吗?

  答:我们农村里没有读那么多书,我们不知道。如果抱一个小孩,我出钱的,不会坐牢的,应该不会的。

  【解说】

  令人吃惊的是,在村子里,赖x梅家的这种看法很有代表性。

  【采访分水村村民】

  记者:村子里面家家都有男孩吗?

  答:也不是。像我们就没有男孩嘛,我们就两个女孩。

  记者:没想过要个男孩?

  答:想又怎么样,没有嘛。没有钱嘛,自己都难过。

  记者:如果有钱呢?

  答:如果有钱就想嘛。

  【解说】

  由于赖x梅家对小标没有虐待行为,警方解救时也未加阻碍,因此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就在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赖家人和村委会的干部居然都询问记者,小标被带回去后,赖x梅一家现在人财两空了,小标父亲或政府能不能给予一些补贴。

  【采访赖x梅的大伯钟x展】

  他的小孩在这里住了那么久,你就跟他的父亲说,能都补贴一下。

  记者:你觉得谁应该来补偿你?

  答:应该他的父亲啊。

  【采访分水村维稳主任钟x萍】

  答:她(赖x梅)也是受害者。

  记者:你觉得她也是受害者?

  答:我觉得她是受害者。

  记者:为什么呢?

  答:他们一心要一个宝,钱都花掉了。认识不够嘛,钱都花掉了,心思都花掉了,人财两空。

[page]
  【解说】

  对于这些无知的买家,被拐儿童家长们都十分气愤。

  【采访被拐儿童家长张x五】

  买家和卖家同样恨。我现在是没钱,有钱我绝对要到法庭上去同他们拼搏一下的。

  【演播室3】

  "打拐旋风"刮起仅仅一个月,全国共侦破拐卖儿童案件312起,解救被拐卖的儿童360人。本次打拐专项行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我们有信心看到更多的孩子能回到父母的身边。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如果对买家的惩治力度不加强,如果一些农村地区重宗族、重男丁的观念不改变,如果他们的法治意识依旧如此淡薄的话,拐卖儿童现象仍然很难得到有效遏制。好,不要走开,接下来是精彩的《非常道》。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