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海水淡化设备或4年增投百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3 06:53
人浏览
国务院近日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国内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及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认为,此次发展目标设定超越此前专项规划。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设定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发展目标为:2010年80万-100万吨/日,2020年250万-300万吨/日。而在此次《意见》中,将2015年的发展目标设定为220万-260万吨/日,表明国内的海水淡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便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1年国内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6万吨/日,较2015年目标有近3倍的提升空间。如果按海水淡化设备7000元/吨/日的投资成本测算,2012年-2015年新增154万-194万吨/日产能带来投资有望达到108亿-136亿元。

重点工程有望持续推进

为确保实现设定目标,《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成2个日产能5万-10万吨的国家级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和20个日产能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5个浓盐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此外,在全国还将建成20个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在《意见》出台的推动下,预计“十二五”期间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得到沿海省市的高度重视,相关项目进度也有望加快。此外,意见还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积极支持实施海水淡化重点示范工程和以市政供水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工程项目,从而确保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反渗透和多效蒸馏或成主流。反渗透(RO)、低温多效(MED)和多级闪蒸(MSF)是当今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相比而言,RO膜海水淡化具有投资低、能耗小、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比例最高的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过往项目中也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在关键设备生产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尚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此次意见提出的重点工作,未来国内将加大大型热法及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环冷却等关键技术,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化工原材料和轩昂管检验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这也有助于国内企业不断提升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多种措施推动海水淡化水使用。意见提出,沿海淡水资源匮乏或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要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作为锅炉补给水和工艺用水水源,并在确保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允许海水淡化水依法进入市政供水系统。

据媒体报道,2011年北疆发电厂生产的淡化海水已正式进入汉沽市生活供水管网,成功实现淡化水入户,日供水量超过8000吨。在配套支持措施方面,加快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非常必要,因为现阶段海水淡化的吨水成本与用水价格相比还是较高的,也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传导或补偿机制才能有效提高供水企业使用海水淡化水的积极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