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对重(平衡重)安装施工工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8 18:02
人浏览

  摘要: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施工工程。本工艺标准不适用于杂物电梯安装工程。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企业电梯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工艺标准。

  1.2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对重(平衡重)安装工程。

  1.3

  本工艺标准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配套使用。

  1.4 本工艺标准是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所规定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合格。

  1.5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工艺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1 电梯安装工程

  电梯生产单位出厂后的产品,在施工现场装配成整机至交付使用的过程。

  注:本工艺标准中的“电梯”是指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

  2.0.2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

  电梯安装的各项工程在履行质量检验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等几方共同对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隐蔽工程和施工检查记录等档案材料进行审查,对安装工程进行普查和整机运行考核,并对主控项目全验和一般项目抽验,根据本工艺标准以书面形式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结果做出确认。

  2.0.3 土建交接检验

  电梯安装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共同对电梯井道和机房(如果有)按本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对电梯安装条件作出确认。

  3 基本要求

  3.1 安装单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 具有完善的验收标准、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3.1.2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

  3.2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 电梯安装前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土建交接检验,并填写《电梯安装土建交接质量验收记录表》。

  3.2.2 电梯安装前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电梯设备进场验收,并填写《电梯安装工程设备进场质量验收记录表》。

  3.2.3 电梯安装的各分项工程应按本工艺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个分项工程应有自检记录。

  3.3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 参加安装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3.2 承担有关安全性能检测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仪器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3.3.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电梯安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3.4 分项工程质量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查验收。

  3.3.5 隐蔽工程应在电梯安装单位检查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4 一般规定

  4.1 当对重(平衡重)架有反绳轮,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和挡绳装置。

  4.2 对重(平衡重)块应可靠固定。

  5 施工准备

  5.1 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进场验收和复试要求

  5.1.1对重(平衡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5.1.2对重(平衡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5.1.3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5.2 施工机具、设备、施工现场要求

  5.2.1主要机具:

  倒链、钢丝绳扣、木方。

  5.2.2作业条件:

  1对重(平衡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平衡重)能进入井道就位为准。[page]

  2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6 施工工艺

  6.1工艺流程: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对重(平衡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平衡重)导靴安装、调整→对重(平衡重)块安装固定。

  6.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6.2.1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以方便吊装对重(平衡重)框架和装入坨块为准)搭设操作平台。

  6.2.2在适当高度(以方便吊装对重(平衡重)为准)的两相对的对重(平衡重)导轨支架上拴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接拴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

  6.2.3在对重(平衡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100mm木方。木方高度C=A+B+越程距离。越程距离见表6.2.3。

  越程距离表6.2.3

  电梯额定速度(m/s)缓冲器型式越程距离(mm)

   0.5~1.0     1.5~3.0弹簧

   油压200~350   150~400

  6.2.4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6.3对重(平衡重)框架吊装就位:

  6.3.1将对重(平衡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平衡重)绳头板和倒链钩连在一起。

  6.3.2操作倒链,缓缓对重(平衡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的对重(平衡重)框架。移动对重(平衡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松倒链,使对重(平衡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未装导靴的对重(平衡重)框架固定在木方上时,应使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6.4对重(平衡重)导靴的安装、调整:

  6.4.1固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要用垫片进行调整。

  6.4.2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安装。

  6.4.3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轨道端面间隙不一致,则在导靴座和对重(平衡重)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

  6.4.4滚轮式导靴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压紧后两滚轮的压簧量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如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应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

  6.5对重(平衡重)块的安装及固定:

  6.5.1装入相应数量的对重(平衡重)块。对重(平衡重)块数应根据下列公式求出:

  装入的对重(平衡重)块数=轿厢自重+额定荷重×0.5-对重(平衡重)架重/每块坨的重量。

  6.5.2按厂家设计要求装上对重(平衡重)块防震装置。图6.5.2为挡板式防震装置。

  7 质量标准

  一般项目

  7.1当对重(平衡重)架有反绳轮,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和挡绳装置。

  7.2对重(平衡重)块应可靠固定。

  8 施工试验计划

  对重(平衡重) 安装完毕应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记录《对重(平衡重)装置、补偿装置安装质量记录》。

  9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9.1当轿厢对重(平衡重)全部安装好,并用曳引钢丝绳挂在曳引轮上准备拆除支撑轿厢的横梁和对重(平衡重)的支撑之前,一定要先将限速器、限速器钢丝绳、涨紧装置安全钳拉杆安装完成,防止万一发生电梯失控打滑时,安全钳能发挥作用将轿厢轧住在导轨上,而不发生坠落危险。

  9.2在安装轿厢过程中,如需将轿厢整体吊起后用倒链悬停时,不应长时间停滞,且禁止人员站在轿箱上进行安装作业。

  9.3严禁私拆、调整出厂时已整定好的安全钳部件。

  10 成品保护[page]

  10.1对重(平衡重)导靴安装后,应用旧布等物进行保护,以免尘渣进入靴衬中,影响其使用寿命。

  10.2施工中要注意避免物体坠落,以防砸坏导靴。

  10.3对重(平衡重)框架的运输、吊装和装坨块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不要碰坏已装修好的地面、墙面及导轨和其它设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1 工程质量验收

  对重(平衡重)安装完成后,按本工艺“7

  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并按附表《对重(平衡重)装置、补偿装置安装质量记录》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记录。

  12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2.1导靴安装调整后,各个螺丝一定要紧牢。

  12.2若发现个别的螺孔位置不符合安装要求,要及时解决。绝不允许空着不装。

  2.3吊装对重(平衡重)过程中,不要碰基准线,以免影响安装精度。

  主编单位:淄博卓信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

  邮编:255000

  参编单位:山东同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人员:李先立

  编制依据标准、规范:

  (1) GB 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

  (2) GB 8903—1988《电梯用钢丝绳》

  (3) GN/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4) GB/T 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

  (5) GB 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7) GB/T 12974—1991《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8) GB/T 13435—1992《电梯曳引机》

  (9) JG/T 5009—1992《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10) JG/T 5010—1992《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11) 北京建工集团《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工艺标准(第二版)》

  对重(平衡重)装置、补偿装置安装质量记录附表

  部件名称检查项目标准要求检查结果备注

  对重装置与轿厢最小距离50mm

  对重块可靠紧固不松动

  固定式导靴与导轨顶面间隙之和2.5±1.5mm上左上右

  下左下右

  弹性导靴伸缩范围≯4mm上左上右

  下左下右

  滚轮导靴压力均匀、不歪斜、中心一致左右

  上下导靴在同一直线上不歪斜犏扭左右

  对重挡绳装置齐全可靠

  反绳轮防护装置、润滑

  下撞板底部距地500mm ,顶距地1700mm底顶

  补偿链张紧装置坨框距地面距离≮200mm

  导靴与导轨顶面间隙1~2mm

  防坨框跳出装置牢固可靠

  挡绳装置齐全可靠左右

  防护罩及润滑

  井道护栏同井道多台电梯时,应设护栏从轿厢或对重形成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地面以上2.5m

  如运动部件间水平距离<0.3m,则护栏应贯穿全井道

  检查人员班组长自检人互检人

  签字

  日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