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提高工程质量的思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9 16:32
人浏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世界科技进步的发展,使工程施工日趋复杂要求越来越精;建筑体型,结构形式,使用材料,施工工艺越来越新;大跨度、大面积、大体积结构广泛采用,建筑物的地下工程部分越来越深;隧道越来越长,深基础技术崛起,新型桥梁大量涌现。建设工程正向精新、大、深、高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必须从设计与施工的高质量来作为保证条件。

但当前有一部分工程的质量改进不大,质量通病未能彻底改变,质量管理时紧时松,甚至有些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腐改工程”,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屡屡出现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在社会上造成极为不良影响。最近报道的沈阳四平高速公路青羊城河大桥发生桥面局部塌陷、云南昆禄二级公路,尚未交工验收,就发生大量坍方、滑坡、路基沉陷、路面开裂等工程质量事故。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质量问题的警钟。从质量事故的分析,有的问题出在建设市场管理混乱上,不按国家规定招标;有的问题出在施工单位低价抢标,层层分包转包以至偷工减料上;有的问题出在现场质量管理不严,监理工作不到位上等等。这些建筑市场混乱,企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落后,人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质量第一的观念模糊等等,严重影响了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探索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模式。首先要搞好建设管理上的体制改革。这是前提。其次,优化素质,优选技术,为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这是保障。最后,实施建设工程知识经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知识资源和知识经济新模式,实现工程质量的超常发展,这是核心,针对这几方面问题进一步阐述,以供探讨。

1.搞好建设管理上的体制改革。

当前正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一系列行之效的制度。这是工程项目的源头,这是保证,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市场体系是一种契约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成功的动作依赖于一整套的效制度作为基础。建立或完善严密配套的建筑市场法规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执法机构,严格依法对工程报价,工程质量,工程合同,业主和承包单位及中介服务组织的资桥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制裁劣质工程的存在。还有对工程评优对设计单位评级等奖励,体现人们创造的价值,体现优质产品的价值。

高质量的勘察设计是高质量工程的灵魂。应引进况争机制,推行设计招标制度,规范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做到精心设计,并加强设计的现场服务。要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建设市场秩序,严把资质和资信审查,对设计、施工、监理从单位进行资信登记,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应以合理标价定标,应根据工程大小,工作繁简度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工期,不能随主观愿望随意变更。应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各阶段的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深度,防止“三边”工程,防止质量管理失控,防止工程质量隐患。

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临理工程师制度是全面负责现场质量监控的行之有并行的制度。长期以来,工程建设活动基本上是各建设单位“自编、自导”的自营式、封闭式的管理,从建车到七十年代末政府部门是单向行政监督和施工单位的自我监督。那时工程费用是实报实销,不计盈亏,不讲核算,工程质量的保证又主要依靠施工单位的自我监督。到八十年代由政府的专业质量监督与企业自检相结合,逐步发展到监理制度的形成,出现了一种对工程建设活动更全面,更完善的管理方式。最早应用这一制度的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还有公路工程。一九八八年国务院作了了在土木建筑域中实施工程监理的决定。使我国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page]

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以国际FIDIC土木工程合同为基础,形成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按过去传统的作法,改变了以往常常出现的“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质量无保证”的情况,增强了合同意识,突破了建设各方“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生产管理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实行工程建设监理的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监理工程师拥有按照实际验收质量合桥的工程项目和数量,签署工程款及支付等权利,可以使施工单位自行约束施工操作的随意性,达到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监理工程师常驻现场,帮助施工单位改善施工管理,对所使用的设备、材料严格把关,达不得质量标准的不准进入下道工序。这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不仅促进了施工企业自控系统的完善和发育,也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建设监理以其鲜明的科学性、公正性,依据政策、法规、合同,标准与规范,集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一体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并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为保证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质量监理方面,采用旁站、量测、检验、巡视、抽查及下达指令文件等方式和手段,以及每道工序址至产品质量的标测认真,从而对工程进度、质量、投资进行控制,保证项目按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规律有秩序的进行。工程建设监理工作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正以其内在的生命力逐步发展。很明显的,工程建设监理的成就,提高了人们对建设监理法规体系,培养造就一支与建设监理规范和资质要求相适应的监理队伍。一个与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承包制和合同管理制相衔接具有行业规模的中国建设监理制必将步入新的阶段,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和建设市场兴旺发达,必将发挥日益强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工程质量的可靠基础——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推行于美国,后来一些发达的国家开始逐步推行,六十年代日本有了新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工作亦有了很大发展。我们推行的是中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具有中国特色,是现代化的,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具有实效,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的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攻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问题的诸因素查找出来,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要重视某个“点”或“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不仅是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管理是通过人来掌握的,如忽视了对工程质量和信誉切切相关的以人为本的技术质量创新——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要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还必须充实测试手段。提高产品质量,不能满足于部标、国标的要求,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国际市场才会有竞争力。要抓好设备管理、设备性能,精度不合格也就谈不上提高产品质量。抓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要从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各项材料试验数据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page]

从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出发,必须做到:

(1)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

(2)有一套群众路线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具体办法。

(3)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4)有一套科学的研制工作程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工艺纪律。

(5)有一套赏罚严明的奖惩政策和制度。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常抓不懈,深入、持久、扎实的积极推行,使之成为企业职工匠自觉行动。

3.优化素质、优选技术,为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做保障。

没有高素质的企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关键又是领导班子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操作工人都就经过技术培训,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去操作。我们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不数据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使工程建设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和保障。

当前大量未经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涌入建筑市场,不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和工程,而且这会严重制约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劳动法规定:“对规定的职业制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鉴定。”这就明确规定了我国职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对经过培训和通过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人员发给有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作为建设劳动者个人从业上岗的凭证。这种制度也就成为主管部门管理劳务市场的手段,并可加强对工程施工队伍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又可促使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已成为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保障问题。当前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尚不完善,这几年建筑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在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工程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这种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将承包的工程随意肢解,倒手转包给低资质等级企业甚至个体包工头经营,造成层层盘剥、偷工减料、赶工省钱、降低质量标准,而又以包代管,不派出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施工过程无人管理,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在施工中不按标准规范作业,使用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粗制滥造,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工程一经转包,只顾赚钱,不顾质量,施工任其发展,转包者从收渔利。这样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要逐步形成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环境,促使企业有法规和激励机制的约束下,通过正当的竞争。强化生产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提高企业与人员的素质,建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建设,乃是当务之急。

4.知识资源和知识经济新模式。

新世纪的到来,一种新的知识资源和知识经济,为跨世纪工程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新资源和新模式。各项工程是一个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很强的工业部门,又是在知识经济中发展潜办最大的产业。因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为建设工程从资源依赖型产业转化为知识依赖型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工程工艺进行改造,在降低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增加建设工程的知识含量,实施建设工程知识经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来提升工程质量。例如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在同一座隧道中,不但埋深超过1000M以上,县穿超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高地应力、岩爆、地热、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灾害,或在跨海桥梁工程施工中,遇到了超深基础,地震液化砂层,经常受台风、雷电袭击的地区,还有高楼整体搬移等等。对于这样特殊的十分艰巨难的工程,要安全按期完成任务,要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首要的、重点的是组织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联合攻关,才能使该建设工程从整体上提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要创造依靠新知识,新资源实现发展工程质量,用智力资本同管理来体现工程质量中知识的经济价值和知识经济的真正意义。对于象建设工程这样强消耗资源型行业,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建设工程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敢于正视这种新经济形态,并将知识经济的意识体现在管理者的决策思想中,沿着今天的知识经济意识,明天的知识经济行为,后天的知识经济财富,这样一条发展知识经济道路,使建设工程在未来知识经济新形态下,依靠知识新资源,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超常发展。这是我们探索提高工程质量新模式的核心问题。 [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