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的原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9 18:40
人浏览

  核心内容: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由于受到许多外因的影响,使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导致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发生倒塌。总结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引起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砂子、石子、水泥、钢筋;二是在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松懈等原因造成的。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也要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对进场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模板的安装、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质量的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一、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

  1、砂和石子砂

  砂和石子砂又称细骨料。砂中的有害因素如云母、淤泥、黏土等黏附在砂的表面,能增加混凝土的用水,加大收缩,降低界面黏结力和混凝土强度,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也有不利影响。一些有机杂质如硫化物及硫酸盐对水泥有腐蚀作用。氯盐会加快钢筋的锈蚀。轻物质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耐久性。粗砂总表面积小,比用细砂更节约水泥。但砂料过粗会使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现象,影响混凝土和易性。

  石子又称粗骨料。石子中的有害杂质主要有泥、泥块、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它们的危害作用与其在砂中的作用相同。针、片状颗粒不仅本身容易折断,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会增加骨料的空隙率,并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

  2、水泥

  水泥品种选择不当不根据工程性质及所处环境进行选择,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比例不适当。水泥标号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内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果会带来不利影响。

  对进场水泥不复试进场水泥应经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有的施工企业将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超过1个月)并未进行复检的水泥继续使用,从而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运输和贮存水泥应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存放,并加以标志,应先存先用,严禁混杂使用,避免导致质量问题。

  3、钢筋

  钢筋有的表面有壁裂、夹心、明显损伤或出现油污,钢筋出现偏析、非金属杂质、裂纹、分层等缺陷;有的钢筋没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就用于工程中;还有的钢筋长期暴露于空气或潮湿的环境中,表面锈蚀,一些侵蚀性介质进入钢筋,破坏结构,容易出现质量事故。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操作管理不当。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模板工程底层支撑的地基夯实不够,立底模的垂直支撑常在混凝土浇筑时,被水淋到地基上软化,使受力的支撑随之沉降,造成梁、板弯曲变形或裂纹等缺陷。

  支撑系统失稳,使钢筋混凝土出现塌落。

  模板施工没有专项施工方案,导致模板强度、刚度不足。

  模板安装不符合要求,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超差。

  野蛮拆模,造成模板和混凝土损伤。

  钢筋工程钢筋接头的形式不符合规定,在接头范围内没有加密箍筋。

  偷工减料,钢筋不满足最小搭接和锚固长度。

  钢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松脱和移位。

  焊接质量差。有的使用焊条的品种、规格和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GB50204-2002的规定;有的搭接电弧焊接头与两根钢筋的轴线不在同一轴线上;有的焊接接头不平顺,出现烧伤、裂缝和焊瘤。

  钢筋位移超规定,不但影响结构安全,还使保护层的偏差不符合要求。

  重锈钢筋没有除锈,影响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拌制:(a)拌制混凝土前不试配,致使混凝土强度波动较大。(b)搅拌混凝土不计量。施工搅拌混凝土时未调整和扣除骨料中的含水量。

  使用外加剂不经试验,随意使用,有的计量不准,出现质量事故。.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不清理,木模板不浇水影响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不随拌随浇。有的混凝土从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大大超过GB50204-2002的的规定,致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现象。

  施工缝设置位置不正确、处理不当。

  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黏结力后的下落动能大,下落速度较砂浆快,因而形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筑后,不及时进行养护,出现脱水现象,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剥落。

  不重视楼板缝混凝土、排水管道周围的混凝土的施工,造成裂缝和渗漏;’不重视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拌制、浇筑过程中的检查和养护后的检查。

  冬季施工,由于为节约费用而导致各种冻害。

  三、保证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对策。

  把握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的不均匀,必然会引起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波动。水泥是影响钢筋混凝上质量的主要材料,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骨料应在开采、筛选、堆放及运输过程中进行控制和检验,并且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保证结构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约水泥的原则。必要时还应符合抗冻性、抗渗性等要求,对外加剂须先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同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上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钢筋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加工、配置、绑扎、焊接与安装均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拌和时应准确控制材料的称量,水和水泥的称量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骨料应控制在3%以内,拌和的均匀性常以拌和时间控制,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掺有外加剂时应适当延长。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木模板要浇水湿润。浇筑时,对每层混凝上都应按顺序细致捣实,严防漏振。

  正确留设和处理施工缝。《规范}GB50204—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1.2N/mm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经湿润并冲洗干净,再抹一层水泥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浇筑后必须在12h以内进行养护,保持必要的温、湿度,保证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养护至其强度达到1.2N/mm.总之,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以解决,只要各级领导与施工人员都强化质量意识,尽职尽责,同心协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与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加强每道工序监督检查,将质量的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就一定能消除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的不良现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