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19 12:38
人浏览

  很多公司为了筹集资金,会选择发行债券,而发行债券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公司的信誉要好,具有偿还的能力,不过发行债券的主体是不同的,有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司,消费者在购买债券时可以区分,那么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区别

  1、发行主体差别。公司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企业债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

  2、发债资金用途差别。公司债主要用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结构等;企业债主要限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革新改造方面。

  3、市场功能差别。公司债是各类公司获得中长期债务性资金的一个主要方式;企业债受到行政机制的严格控制, 发行量较少。

  4、额度差别。公司债最低限大致为1200万元和2400万元;企业债发债数额不低于10亿元。

  5、担保。公司债采取无担保形式,而企业债要求由银行或集团进行担保。

  6、发行状况,公司债可采取一次核准,多次发行;企业债一般要求在通过审批后一年内发完。

  7、审批程序。申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需要中国证监会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企业债券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

  

  二、公司债券怎么发行

  发行公司债券的流程:

  1、作出决议或决定。

  2、提出申请。

  3、经主管部门批准。

  4、与证券商签订承销协议。

  5、公告公司债券芽集方法。

  6、认购公司债券。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 ,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并在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规定具体的转换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应当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应当在债券上标明可转换公司债券字样, 并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数额。

  三、企业债券的种类

  企业债券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最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l)按照期限划分,企业债券有短期企业债券、中期企业债券和长期企业债券。根据我国企业债券的期限划分,短期企业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中期企业债券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内,长期企业债券期限在5年以上。

  (2)按是否记名划分,企业债券可分为记名企业债券和不记名企业债券。如果企业债券上登记有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投资者领取利息时要凭印章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转让时要在债券上签名,同时还要到发行公司登记,那么,它就称为记名企业债券,反之称为不记名企业债券。

  (3)按债券有无担保划分,企业债券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信用债券指仅凭筹资人的信用发行的、没有担保的债券,信用债券只适用于信用等级高的债券发行人。担保债券是指以抵押、质押、保证等方式发行的债券,其中,抵押债券是指以不动产作为担保品所发行的债券,质押债券是指以其有价证券作为担保品所发行的债券,保证债券是指由第三者担保偿还本息的债券。

  (4)按债券可否提前赎回划分,企业债券可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和不可提前赎回债券。如果企业在债券到期前有权定期或随时购回全部或部分债券,这种债券就称为可提前赎回企业债券,反之则是不可提前赎回企业债券。

  (5)按债券票面利率是否变动,企业债券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累进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指在偿还期内利率固定不变的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指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定期变动的债券;累进利率债券指随着债券期限的增加,利率累进的债券。

  (6)按发行人是否给予投资者选择权分类,企业债券可分为附有选择权的企业债券和不附有选择权的企业债券。附有选择权的企业债券,指债券发行人给予债券持有人一定的选择权,如可转换公司债券、有认股权证的企业债券、可退还企业债券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企业发行的股票;有认股权证的债券持有者,可凭认股权证购买所约定的公司的股票;可退还的企业债券,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退还。反之,债券持有人没有上述选择权的债券,即是不附有选择权的企业债券。

  (7)按发行方式分类,企业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指按法定手续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公开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债券;私募债券指以特定的少数投资者为对象发行的债券,发行手续简单,一般不能公开上市交易。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区别”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的主体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发债资金用途也有差别,市场功能差别,再者审批程序也不一样。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