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精伦电子高管不和致公司7年亏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16 02:11
人浏览

  一次看似正常的人事更迭背后,隐藏着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55,下称“精伦电子”)一段难以示人的经营历程。

  2009年10月16日,精伦电子公布了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创始人之一的曹若欣不再出现在第4届董事会名单中,公司各专门委员会也都没有了曹的身影。长期以来,曹若欣与现任精伦电子董事长、总经理和实际控制人张学阳,以及公司另外一位创始人、股东蔡远宏被称为“创业铁三角”,但现在的新董事会人选却宣告“铁三角”不复存在。

  资料显示,精伦电子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公用通信终端制造企业首家以全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上市公司,并顶着“国内第一家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全额市值配售的上市公司”等诸多光环。2002年5月,精伦电子以公用通信终端设备龙头形象高调上市,但7年来,该公司业绩年年下滑,公司投资项目几乎全军覆没。对此,曾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最差CEO”的张学阳年年在发布财报时均称:“这是公司在转型,亏损是暂时的。”

  “曹若欣退出表明了他对公司前景的彻底绝望。”知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投资者资金的支持,一再标榜为“一流企业”的精伦电子就活不到今天!

  业绩惨不忍睹

  2002年准备上市时,精伦电子在招股说明书中写道:2001年主营业务公用通信终端及管理系统创造的收入为2.95亿元,净利润突破8000万元。这一年,它如意募得4.77亿元,并将这笔资金尽数投向公用通信终端。然而,在风光无限上市之后,次年,这家公司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2003年,精伦电子乐观地预计自己的主营业务会更上一层楼,贡献超过5亿元的营业额,2004年超过7亿元。但实际上,2003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仅贡献了3.63亿元,2004年则减少为2.57亿元。及至2008年末,其通信产品销售收入只有可怜的数千万元。早期募集所得的数亿元资金全部打了水漂。

  “回顾公司几年来的努力,损失更是叫人心痛。”一位不愿具名的精伦电子老员工告诉《IT时代周刊》,在上市那年,精伦电子曾信心满满地做了两个项目。

  第一个是出资5000万元与包括海外科技人员徐性怡等5位自然人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资设立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当时高层的计划,2003年鲍麦克斯有望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贡献净利润634万元;次年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此数据的精确程度让人振奋,但事与愿违,这家企业在连续多年亏损上千万元后,5位自然人股东35%的股权于2006年11月被精伦电子以高出2005年市盈率300%的价格收购,涉及金额达2500万元。精伦电子从此持有上海鲍麦克斯公司100%的股权,而关于此次并购,张学阳称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研发、生产等各环节的资源,进一步增强公司主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个项目是2002年底投资1000万元与虞仁荣等3位自然人在深圳建立的深圳精鉴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这同样是一个开始被看好,最后却连年亏损的项目,到2008年年底累计亏损了1764万元。

  屡败屡战,这是业界对精伦电子最无争议的评价,但这也正是它的可悲之处。

  2004年4月,精伦电子出资660万元与蔡远宏等41名自然人共同建立武汉精伦软件有限公司,该项目当年就亏损80多万元,并从此一蹶不振;2005年10月,精伦电子突然瞄上税控收款机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市场,为此投入了大笔资金。但与之前的投资相似,这两项投资没有给它带来设想中的利润,反倒让其财务报表更加难看。

  对此,投资者也大为恼火。2007年10月15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一名上海投资者控告精伦电子2006年财报作假导致其损失的案件。原告因相信精伦电子2006年度报表扭亏的信息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之后,精伦电子股票大幅下跌。他随后分析发现精伦电子披露的2006年年报信息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嫌疑,2006年应为亏损。于是,该原告将精伦电子告上了法庭。

  《IT时代周刊》调查发现,自上市到今年上半年结束,精伦电子亏损已达7803万元,现金流为负1.63亿元。在融资4.77亿元并经过7年走马观花式的发展后,7年前就持有现金1.4亿元现金的它仅剩下不到9000万元。7年来,它只有过一次大约5000万元的分红,投资者损失惨重。

  股东“感情用事”?

  精伦电子是如何沦落至此的,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上市之初,持股30.5%的张学阳为最大股东,曹若欣、蔡远宏、罗剑峰三人各持有19.05%的股份,并列第二,刘起滔则持股12.5%。这5人在公司上市后共持有63.97%的股权,虽然各人持股比例有所变动(张学阳为21.34%,曹、蔡、罗三人分别持股11.66%,刘起滔离异后与妻子分别持股3.82%),却被评价是最合理、最民主的股权结构。因为,公司重大事项被1/3的全体股东否决即无法通过,股权最多的张学阳与任意一位股东即可行使重大事项否决权,除刘起滔外,任意两位股东一起也能行使否决权。而要通过重大事项,最大股东也需要至少两位第二大股东的支持。这容易让人认为精伦电子的治理能保证科学性和维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它因此连续两届获得“最佳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称号。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公司的5位发起人很早就分化为两大阵营——市场派与技术派。罗剑峰、刘起滔是市场派,其余三人则是技术派。了解精伦电子经营历史的人士透露,以张学阳为代表的技术派股东一直左右着公司的各项决策,罗、刘二人曾因此与他有过激烈的言语冲撞,但三比二的投票结果只能让二人徒劳无功。

  如在投资鲍麦克斯等子公司的问题上,罗剑峰和刘起滔的观点是“项目没有可行性,也不利于控制成本”,但劝说没有起到作用。此外,在提出“将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分开设立,以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时,市场派也让张学阳极为不爽。

  “张学阳一股独大,根本不允许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曹若欣、蔡远宏虽然对此也有怨言,但却没有站到市场派的一边。”前述知情人士说,此二人给张投出的是“感情票”。

  目前尚无证据足以表明事实就是如此,但不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5人似乎都很看重相互之间的感情,即便持有不同意见,市场派从来没有做出鱼死网破的举动。否则,二人完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向其他流通股东征集投票权,从而否定技术派的一些决策。而从曹若欣被隔离在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情况看,他也没有过激的举动。[page]

  退出,显然是“感情用事”到极限后的最好选择。

  2007年5月,刘起滔夫妇率先抛售持有的公司股票。随后,罗剑峰开始减持,其持股量到今年年中时还剩1497万股。而今年8月6日~17日,精伦电子跌幅约为23%,而18日形势却突然逆转。当日上证综指仅上涨1.4%,精伦电子却开盘就直封涨停,并由此开始了逆市暴涨之路。直到8月26日,该股已累计涨幅达到57.36%。最新数据也显示,在8月下旬后的约1个月时间里,精伦电子股票的换手率约为300%,曾经表示不在股价低于8元时抛售的蔡远宏和曹若欣已分别套现1299.3万元和1402.4万元。

  命运难料

  一位精伦电子的老股东日前指出:自出现亏损后,公司的年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年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年年都是“转型”,倒是公司的办公大楼有新意,越来越气派。他回忆说,张学阳不止一次说“冬天是机遇是契机,精伦电子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但谁料到,新的阶段是如此的悲惨!

  出路在哪里?前不久才从精伦电子离职的员工说,公司主页上关于产品的新闻稿标题条条激动人心,实际上研发部门的人内心都很苦涩。一款带手机功能的GPS产品,从立项到现在已有2年,样品还不知道在哪里。面对投资者的抱怨,张学阳还是将问题归于“市场不好”。

  “出售或许是这家公司的最好归宿。”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精伦电子的壳资源对很多企业都是不小的诱惑,已有不少人正试图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购买精伦电子的解禁股。但唯一的疑问是,总在强调要“干点激动人心的事”的张学阳,其性格过于倔强,在蔡远宏、曹若欣等人减持手中股票的同时,逐渐确定的单一第一大股东身份,很可能使他的奋斗热情再度喷发。

  未来的精伦电子将是谁的,依旧很难预料。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