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市公司股东权利的平等与不平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07 10:09
人浏览

  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和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在通常情况下,股东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越多,他在这个上市公司的利益越大,对这个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越高。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法律法规给予了持股较多的股东更多的权力。《公司法》一百零四条规定,持有公司股份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规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书面提议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不同意,可以自行发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证监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章程中明确,股东大会应审议代表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提案。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规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另外,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凡是能够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而所谓控制是指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以此取得收益的权力。因此,拥有上市公司股份最多的股东还有合并会计报表的权力。

  法律法规赋予持有较少股份股东特有的权力,是通过对较大股东权力的限制或者增加其义务来体现的。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其发起人持有一个公司的股份一般都比较多,《公司法》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其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证券法》四十一条规定,持有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的股份5%的股东,应当在其持股数额达到该比例之日起3日内向该公司报告。四十二条规定,该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以上规定是为了方便小股东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力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规定,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均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体制转轨不到位造成的一个后果是:上市公司只有三分之一的股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流通,公众股的转让价格明显高于非公众股的价格,再加上B股的另行交易,形成了证券市场的“二元”甚至是“多元”交易及价格格局。这一格局使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和持有流通股份的股东(基本上对应着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原本一致的利益出现了矛盾。比如,如果是上市公司股份是全流通的,再融资时所有股东处在同一利益起点上,前者放弃认购权,股票除权后股价下跌会给其造成较大损失。但是,在现时的情况下,放弃认购权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因后者超过公司每股净资产的认购为其带来不少的权益。也就是说,是体制原因导致了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自己不认购,通过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而获得好处的强烈冲动,同时,使持有流通股份的股东别无选择,如果不想“一卖了之”,抛出该公司股票,只好在为公司尽力量的同时,为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做贡献。

  体制转轨不到位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企分开之路还比较漫长。这个后果使许多大股东的意志受政府影响比较大,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投资目的出现偏差,影响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加重了股东权利的不平等。比如,有的公司根据政府的要求,对收益并不高的基础设施或公益事业项目进行投资;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到了换届时间,却要等待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人选。

[page]

  可见,上市公司股东权利既有平等之处,也有不平等之处。一般来说,大股东主要“用手”投票,中小股东主要“用脚”投票。大、小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利益不等,行权方式不同,对公司的要求也就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平等,既坚持了公司制的“资合”原则,又坚持了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合法公益的原则,还坚持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应该继续坚持并加以完善。但是,体制原因和上市公司违规造成的不平等,却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尽管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还面临着“国有股减持”等较大的困难,但还是应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尽量降低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受损害的程度。

  一是约束非流通股股东的行权。如果非流通股股东放弃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认购权,或者不以现金等优质资产认购,就不拥有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表决权。证监会去年7月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条件的通知》有类似的规定,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日前天药股份的增发新股的方案被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否决。但其范围没有包括配股,规定的比例还有0%的下限,有进一步限制非流通股股东权力的必要。

  二是约束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的股东行权。大股东一方面占用公司的大量资产,另一方面却与其他股东一样行使完整的股东权利,这只能鼓励大股东继续占用。应该规定,占用上市公司资产达到一定程度的,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或者出资不完整的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自动失去表决权,从而就有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变更控制权后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杜绝新的占用,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追讨自己的资产。

  三是启动股份回购的审批工作。允许上市公司用股东欠款回购该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解决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上市公司改制时存在的不良、不实资产问题,实质上也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上市公司也可以用不良、不实资产回购股份的办法加以解决。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问题,夯实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而且有利于解决“一股独大”问题,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四是进一步推动对中小投资者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工作。大股东占用大量上市公司资产,使上市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公司营利下降致使股票价格下跌,必然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从法理上来讲,其他股东完全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停止侵害行为和赔偿损失的诉讼。《公司法》一百一十一条也作了有关规定,但没有赔偿损失的规定。市场有关各方应推动立法和司法部门及早修改有关法规,并出台有关的实施细则。

  总之,上市公司股东权利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股东行权必须以不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维护上市公司的权益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证。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主要应通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来实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